通慧禪林,原名通慧庵,在唐朝時期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東序寮房之一。據(jù)《九華山志》記載,坐落于東崖西麓,九華街東,復建于一九八六年,至今已有二十七年歷史。通慧禪林,環(huán)境清幽,意境古雅,背倚東崖巨峰,面朝地藏塔墓,四周古木參天,院前溪水潺潺,曲徑而通幽,鳥語伴花香,是一處修身養(yǎng)性、自度度人的好地方。憑欄遠眺,九華街盡收眼底。
通慧禪林始建于清初,相傳開山祖師法名誦林。依九華山慧明禪師剃度出家,自食其力,不事募化,與東崖天籟軒吳襄深相默契。后來誦林祖師克勤克儉,自備材料在東崖西麓建造一座寺宇。上梁之前,誦林選了一個日子特意請吳襄斟酌。吳襄用天干地支稍加推算即說:“此非吉日,有惡星剎下凡。”誦林說:“萬事萬物相克相生,此非吉日,但有妙處!弊詈笏是定此日上梁。上梁時,有一位長者從化城寺方向走來,問當家?guī)煾担骸敖裉觳⒎呛萌眨瑸楹紊狭?”誦林回答:“今日有惡星剎下凡,但有紫微高照福星化解!遍L者聽了不禁心喜,自言自語說了一聲:“這和尚通慧!闭b林聽得真切,趕忙上前雙膝跪下:“謝我主龍恩,此庵有此造化,即以通慧為名!痹瓉恚宋婚L者正是微服察訪的康熙皇帝。從那以后九華山古剎群中又增加了一座大廟—通慧庵。
通慧庵在1821~1850清道光時為詩僧敬簡所居。清咸豐年間毀于兵火。1881光緒七年住持僧0募化重建。1923年住持僧文澤。1925年~1937年住持僧寶嚴。1943年住持僧密如。1949年住持僧寶嚴。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寺廟破舊,佛像被毀。1986年住持比丘尼仁義法師用個人積蓄恢復重建本寺,規(guī)模如舊。寺院坐東朝西,大殿后東北側(cè)與大花廳毗鄰的為“小花廳”,2層3間樓宇,長9米、寬4米。大殿北側(cè)是齋堂、僧房。西南面圍有院墻,四周古木參天。院前溪水潺潺,曲徑通幽。
仁義師太修復之后將寺院交于弟子思尚法師,1995年6月住持尼思尚在大殿北側(cè)新建觀音殿,民居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230平方米,內(nèi)供7米高觀音塑像。1995年11月比丘尼仁義法師85歲時圓寂。其徒遵師囑,將其遺體坐缸存放。1999年1月開缸,其肉身完好,今裝金供奉于通慧禪林,擬建悅殊殿以安放,成為九華山佛教史上第一尊比丘尼真身。2003年思尚法師重修大雄寶殿和悅殊殿。2010年冬將寺院托交于弟子如嚴法師。2011年如嚴法師重修山門,觀音殿,小花廳,寮房。
釋仁義,俗名姜素敏,1911年農(nóng)歷8月23日出生在遼寧省岫巖縣一個富裕家庭。1940年秋,姜素敏奔赴山西五臺山,在顯通寺如愿以嘗落發(fā)出家,取法名仁義。出家后,仁義一心向道,潛心修持,深入經(jīng)藏,農(nóng)禪并重。1942年,五臺山戰(zhàn)火連天,仁義師太離開五臺山回到東北,入沈陽中醫(yī)學院,專研學習四年,主攻中醫(yī)學針灸一門。解放后,黨的宗教政策是教育改造,因而仁義師太就返回原籍。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仁義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并于1951年隨軍奔赴朝鮮。在朝鮮的3年里,仁義吃盡了千辛萬苦,搶救醫(yī)治了無數(shù)傷殘軍人。文革期間1966——1970年仁義師太潛心學佛每天上香誦經(jīng),被通化市光明街道辦事處關(guān)押,原因是宣傳封建迷信思想和言論。
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那特定的歷史時期,仁義法師以她特有的修持方式,認真工作,勤奮勞動,不圖名利,不計得失,行醫(yī)看病廣行善事,順逆境中自凈其意。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實,仁義法師于1982年再度赴五臺山,在塔院寺受具足大戒。同年重修南山寺。1983年仁義法師朝禮九華,先后住甘露寺、菩提閣等寺廟,最后住通慧禪林,并傾其所有修復寺宇。此后,仁義法師不顧年高,又外出-行醫(yī)。她赴邯鄲、奔石家莊、走渾源、上五臺,一路修廟,一路行善,一路結(jié)眾生緣。
1995年4月,仁義從五臺山返回九華山通慧禪林。同年農(nóng)歷10月7日圓寂,享年85歲。思尚法師遵其遺囑,按佛教儀規(guī)將其坐缸。1999年1月2日,思尚法師打開存放已3年零2個月的坐缸,見仁義師太端坐在缸里,黑白相間的頭發(fā)長出寸余,牙齒完好,皮膚毛孔清晰,身體尚有彈性;入缸時十指相向的手勢已有變化,右手稍抬高作捻針狀,這是她幾十年來為病人扎針的姿勢,其肉身現(xiàn)供奉于通慧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