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閣位于昆明著名的西山區(qū)景游覽區(qū)的最北端,是通向龍門風景點的門戶。這里山崖險峭,石峰高聳,蒼松翠柏之間一條人工開鑿的石道蹬的石道蹬梯沿石壁陡巖縫隙間蜿蜒。這里是觀望山下五百里浩瀚滇池風光的最佳處之一,也是尋古探幽之所在。以山道險奇而論,這里也算“之最”;
三清閣始建于元朝,原為梁王避暑行宮,古稱避暑臺,后元末兵戰(zhàn)不斷,烽火四起,此山逐漸走向荒廢殘破;
明朝正德、嘉靖年間,世襲黔國公沐氏富豪捐資,由滇池擺渡村人李應舉在此興建海涯寺;因寺上有石形似羅漢,因此海在寺又稱羅漢寺。到清朝道光年間,有關方面再次組織工匠沿著此段險峭懸崖重新修建樓閣,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以三清閣為主體的九層十一閣的建筑群。遠遠望去,層樓疊宇,凌空欲飛,景致頗為壯觀;
三清閣是道教的所在地,道教在云南源遠流長。南詔與唐使蒼山盟誓,曾經“請?zhí)、地、水三宮,五岳四瀆”諸神為證。那些時崇拜的最高神就是“道”的人格化的“三清尊神”:即居于清微天玉清境地的元始天尊(亦稱太上道君)。按道家的說法,這三位尊神主持“三天三仙境”,這玉清、上清、天清三境,合稱就是“三清”,指道家神仙居住的最高仙境。故道家所建宮觀,多以“三清”命名,為此,三清閣殿宇里所供奉的,也都是道教信奉的偶像,比如雷神,關帝,張仙,呂真,真武,靈官,三清,玉皇等;
所以,三清閣一帶的建筑群,都是比較典型的道觀建筑風格;踞山臨海,危奇筑巢,高遠而居,正所謂“屋在天邊住,人人壁上來,側身一回顧,妙境豁然開!币赃h離塵世面是超然,而達觀。三清閣周圍的匾題或對聯,既渲染道觀宗教色彩,又寫實狀景,寓人生哲理于一爐。如游人初始踏上通向三清閣的盤山曲徑,上七十二道石梯,來到“三清境”石坊,就可看見這樣一幅對聯:“置身須向極高處,舉首還多在上人”。這既是具狀實寫,又蘊含促人向高處奮力攀登的意味;
因此,游人爬上三清閣及周圍的樓閣,隨便找一處觀風景,都令人有一種俯視眾生超度于外的感覺,仿佛進入脫俗境界。那羅漢崖上接云天,下臨滇池,藍天白云浮其上,碧水白帆綴其下,遠處昆明城區(qū)樓影遙對,腳下村落炊煙恍若隔世。在此觀賞景致?芍^洗周身塵世憂煩,于美景怡目中重獲心胸舒坦,神清氣爽;
三清閣往上登至“凌霄寶閣”坊,幽道石壁前有一小泉,名曰:“孝牛泉”。相傳明朝嘉靖初年,有一趙氏道人在上隱居-,苦于無水,凡炊飲用水,皆役使牛從山下馱來,歷二十余年之久。后牛老將死,奮力以蹄蹴巖,腳下忽涌水成池,雖旱不涸。后人受感動取名曰“教牛泉”。今游人到此,都為這干硬巖壁間忽而出現的這眼清澈泉水嘆嘖不已;
歷史上的三清閣棧道比今天窄小險峻得多,有的路段真可令行人舉步腳顫心驚。解放后,經過多次修葺改造,使陡峭山道的安全系數得到增強,利于更多人前來游覽。但盡管如此,今天游人行至此段仍需加倍小心,可謂風景和風險共存。也許正是憑著這一點,三清閣才變得令人心馳神往的;
云南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