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巖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道教著名宮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nèi)的武當山的南巖上。據(jù)《太和山志》記載,唐宋時就有道士在此-,元代道士在此創(chuàng)建道觀,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慶萬壽宮”,元末建筑毀于大火,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重建,時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間,賜額“大圣南巖宮”,清末大部分建筑復毀。現(xiàn)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等建筑;原元君殿舊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華衣,形態(tài)逼真。宮外巖北有老虎口,巖南峰巒之上有梳妝臺、飛升臺等古跡。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時,武當山被皇帝敕封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諸山之上。武當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武當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宮、南巖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兩座宮殿遺址,以及各類庵堂祠廟等共200余處。建筑面積達5萬平方米,占地總面積達100余萬平方米,規(guī)模極其龐大。南巖宮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擴建。南巖宮位于獨陽巖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F(xiàn)存建筑2l棟,建筑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米。保留有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jīng)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等建筑物。南巖宮的總體布局是九宮中最靈活的,既嚴謹,又極富變化。人們帶著一種“只見天門在碧霄”的幻覺,仰登天門。入南天門后,忽隨山勢轉(zhuǎn)折急下至小天門,兩座大碑亭雖聳立眼前,卻完全突破了對稱格局。再轉(zhuǎn)崇福巖,才到宮門——龍虎殿前。進門以后,眼界略顯開闊,飾欄崇臺,層層疊砌。登上崇臺,穿過大殿遺址,方才見到南巖石殿及相關(guān)建筑。
南巖石殿:額書“天乙真慶宮”。坐北面南,建于懸崖之上。為石雕仿木構(gòu)建筑,其梁柱、檐椽、斗拱、門窗、瓦面、匾額等,均用青石雕琢,榫卯拼裝。面闊3間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是武當山現(xiàn)存最大的石殿。殿體堅固壯實,斗拱雄大,而門窗紋飾則刻工精細,技藝高超。由于石構(gòu)件頗為沉重,且又在懸崖峭壁上施工,故難度很大。因此,可以說南巖石殿的建造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智慧和高超技藝。
兩儀殿:位于石殿右側(cè),坐北朝南,面臨大壑。歇山頂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巖為神龕,正面為棱花格扇門,安在前金柱上,與檐柱形成內(nèi)廊,直通石殿。面闊3間10.03米,進深3.9米,通高7.29米,殿前為著名的龍首石,俗稱“龍頭香”。龍首石懸挑于絕壁外,前臨萬丈深淵。
武當山三十六巖中最美的一處便是南巖宮了,南巖宮又名獨陽巖、紫霄巖,是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之“圣境”。南巖峰嶺奇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據(jù)傳說,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曾在南巖修道,至今這里還留有他作的一首詩。史書盛贊南巖是“分列殿庭,晨鐘夕燈,山鳴谷震”。在這里,把“晨鐘暮鼓”用作了“晨鐘夕燈”,說明了當時南巖建筑布局錯落有致,到了晚上,這里的燈火成了別具特色的景觀。
現(xiàn)僅存宮中石殿,石雕仿木結(jié)構(gòu),殿內(nèi)有“天子臥龍床”組雕和“三清”塑像,四面環(huán)立500鐵鑄靈官塑像,均生動逼真。殿外遠近有疊字峰、金鼎峰、滴水崖、崇福崖、白龍?zhí)兜葎倬埃邢缮綐情w之妙。殿外崖前有雕龍石柱,橫出欄外2.9米,寬僅30多厘米,上雕盤龍,龍頭置一小香爐,俗稱龍頭香。石殿右下方崛起一峰,上建梳妝臺、飛身巖、相傳為“真武”舍身成仙之所。
地址:十堰市丹江口市武當路附近武當山景區(qū)內(nèi),紫霄宮以西。
類型:古跡道觀
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電話:0719-5668567;0719-5665396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五7:30-17:00;周六-周日7:00-17:30。
門票信息:
無需門票。包含在武當山門票內(nèi)。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