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祠坐落在蒙城縣渦河北岸漆園鎮(zhèn)。莊子(前369--前286)和孟子(前372--前289)是同時期人,比孟子小三歲,名周、字子休。據(jù)《史記》記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曾為蒙漆園吏",不久即隱居。莊子一生只做學問不做官,家庭雖貧,但他生活得卻非常逍遙:當時楚國、梁國、齊國等都請他出來做官,其中楚國請他做相,他堅辭不就;他愛垂釣,常在其家鄉(xiāng)濮水(今芡河)邊釣魚(現(xiàn)蒙城呂望鎮(zhèn)芡河邊仍有莊子釣魚臺遺址);他老婆死了,他能擊盆為歌;一覺醒來,他不知在夢中是他變成了胡蝶,還是蝴蝶變成了他;他可以在意念中扶搖直上九萬里,北至北海,南至天際,正像易中天先生所說,莊子的一生活得精彩、充實、瀟灑。
莊子祠始建于宋元豐元年(1078),當時蒙城縣令、秘書丞王競,有感于一千多年來,莊子的家鄉(xiāng)竟沒有給莊子建一個紀念的地方,于是多方籌款,為莊子建祠,并請好友蘇軾撰文紀念。蘇軾撰寫了《莊子祠堂記》,文曰:"莊子蒙人也,嘗為蒙漆園吏。沒千余歲而蒙未有祠之者,縣令、秘書丞競始作祠,求文以為記……。"此祠堂建于渦河北岸舊縣衙東漆園故址中,主要建筑有逍遙堂、夢蝶樓、觀魚臺等。每年祭祀,從未間斷!肚f子祠堂記》收在《蘇東坡全集》中。這里有一個問題,即為什么一千年后莊子故里蒙城才給莊子建祠呢?大家知道,莊子生活在戰(zhàn)國末年,死后80年(206)即開始了西漢統(tǒng)治。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雖向道,但求的是黃老養(yǎng)生長壽之術,政治上仍尊儒。東漢末,道教盛行,老子的地位被道教確立,莊子雖然也被道教追封為教主,但地位遠不及老子。魏晉時期,莊子以其超俗的人生觀、玄妙的宇宙觀和虛無的人生觀,受到當時玄學的追捧,名聲大振,但由于社會的動蕩,為名人建祠尚未形成風氣,因而也不曾有人建莊子的紀念場所。唐代只祭老子,不祭莊子。宋真宗(998--1022)崇道,全國大興建道教活動場所之風,宋神宗(1068--1078)元豐八年(1078),神宗過世,神宗的母親高太后因其孫哲宗年幼,而垂簾聽政。高太后是蒙城小澗人,聰明的縣令王竟,此時建莊子祠,既是歷史發(fā)展的需要,也符合當時的社會風尚,更有向高太后表示效忠和慶賀的含義。
明朝天順(1457--1464)年間,莊子祠被黃水淹沒,明萬歷八年(1580),知縣吳一鸞于縣城東關重建。重建的莊子祠堂規(guī)模宏大,頗為壯觀。有逍遙堂、夢蝶樓、卷篷各三間,道舍三間,魚池橋一座。左為夢蝶樓,右為觀魚臺。逍遙堂居中,堂中塑莊周像,每年春秋祭祀。明崇禎五年(1632),知縣李時芳重修逍遙堂,增建五笑亭,辟池為莊子濠上觀魚園,并親撰《新修莊子祠記》,刻碑立于祠內。門前立丈余高的石牌,鐫刻"莊周故里"四個大字。
今天,宋、明時期的莊子祠均已不在,僅蘇軾的《莊子祠堂記》猶存。
1995年6月28日,蒙城縣委、縣政府在宋代莊子祠堂舊址第三次重建莊子祠,聘請中國科學院著名古建筑專家張馭寰作總體設計。占地面積52畝,總建筑面積1086平方米,全祠由祠堂建筑群與萬樹園兩部分組成。中軸線貫穿,將主要建筑放在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前趄后寢,建筑體量是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長幼有序,門制重重。進入大門之后,又出現(xiàn)三門,即古衡門、莊子門、漢闕門,過了這三道門之后,才可看見逍遙堂(大殿)。大殿前有左右配門,東西月門,這一大組門成為進入莊子祠大殿之前的序曲,步步引人入勝。東西萬樹園,體現(xiàn)自然,有一種自然野趣,此設計規(guī)劃超出歷史上各代建造的莊子祠的規(guī)模。
此次重建莊子詞,在施工中分為兩期建造。第一期的建設項目就有漢圍墻、東西萬樹園圍墻、大三門、影壁、山門、逍遙堂,現(xiàn)已基本竣工。二期建設項目有古衡門、濮池、五笑亭、觀魚臺、觀魚橋、夢蝶樓、南華經(jīng)閣、東西碑廊等。
地址:漆園辦事處省道203與省道305交匯處
電話:0558-7772355
莊子是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蒙城縣)人,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為寓言《莊子》,被唐明皇封為《南華經(jīng)》,他本人也被封為南華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 莊子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