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神樓(第四批國保)
地址:介休市順城關正街東隅
是原祆神廟的組成部分,樓因廟而得名,是一座門樓、樂樓與過街樓相接合的樓閣式建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廟毀,萬歷年間改建為三結義廟,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又對結義廟進行重建。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樓。
祆神樓位居廟前,既是山門,又是點綴街心的過街樓。平面呈“凸”字形,凸出的部分為過街樓,面寬進深各三間,東、西、南三面通道,高二層,中設平座,上施重檐。樓較寬的部分下層為山門,上層為樂樓。下層山門面寬五間,進深四間,周設圍廊,空間敞朗,山門腰間平座與過街樓平座銜接,上鋪樓板,形成向廟內獻神演戲的樂樓。樂樓居于山門門庭上部,樓身兩側設八字影壁,樓上部重檐,加上腰間平座勾欄實為四層。樓內四根通柱直承上層梁架,山門戲樓上下疊構,樓頂十字歇山式,全部以琉璃脊飾瓦件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