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琮墓位于馬鞍山鄉(xiāng)宮營子村西南的鴿子洞地帶。背靠陡峭的山峰,左右有小山環(huán)抱,兩側(cè)峰嶺峻峭漫山青松挺拔,奇花異草爭紅斗艷,蜂飛蝶舞,鳥語花香,清風喚起萬傾松濤,溪水漂來十里芳香,這一優(yōu)美的自然形勢,正符合古代風水理論的要求,這塊絕好的陵墓佳地,葬的是遼代出身皇族,位居“外三公之首”,為“帝王之師”遼景宗時期的位極人臣,聲名顯赫的人物━━耶律琮。據(jù)史料記載他歿于遼景宗保元十一年(公元979年),是我旗十余處遼代古跡之一。
耶律琮生前爵高位顯,據(jù)現(xiàn)存的石刻推斷,當年的陵墓莊嚴不凡。可惜的是民國初年耶律琮墓被盜,陵墓破壞,僅存的只是墓前正中樹的一通觀音紀碑和碑后整齊擺放的石羊石虎、武士文士石像等花崗巖石刻。墓的右側(cè)原也樹一通記載耶律琮一生政治生活、生平事跡和遼代的政治文化以及北宋之間交往史實的石碑?涩F(xiàn)在只有龜趺尚在。據(jù)考古學家考證,耶律琮墓是遼代一座比較顯貴的陵墓,石刻也是日前保留完整的一組遼代石刻。
耶律琮是遼景宗時期的重要人物之一,據(jù)碑文和“遼史”記述,他少有大志,發(fā)奮讀書,在文才武略方面都造詣很深,遼宗耶律賢嗣位之后他也青云直上,從政期間由于態(tài)度開明,思想進步,主張和平交往和“和邊政策”,注重吸取外來文化和技術,對鞏固遼政權,推動發(fā)展契丹社會做出了極大貢獻,本人也從崇祿大夫、檢校太保官升至華洲刺史、上柱國漆水郡開國公。可謂飛黃騰達,官位顯要。
然而好景不常在,耶律琮的仕途生涯比較短暫,從政剛剛進入壯年時期就致仕歸田了。后來他在極度憂郁中為了求“無為之理,有相之因”,篤信起了佛教,終日參禪,遐游嶺外,衣食節(jié)制,五十一歲時懷著“長恨凌云志未酬”的滿腔憂憤離開了人世。
耶律琮墓不僅有遼藝術的觀賞價值,還對研究遼史解答歷史某些疑問具有很重要的文物考古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