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VA免费看成,亚洲精品高清中文字幕完整版,国产免费a,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欧美日本一区视频免费,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 > 房山區(qū)旅游

房山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約50千米,處于山區(qū)和平原接壤部位。東南面是華北大平原,西北面是山地。周口店附近山地多為石灰?guī)r,在水力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天然洞定,成為埋藏“龍骨”的倉庫,該山故名龍骨山。山上有一個東西長約140米,南北寬2.5~42米不等的天然洞穴,是50萬年以前北京猿人棲息的地方,他們先后在洞穴里群居了40多萬年,遺留下他們吃剩的殘余食物和用過的器具,還有他們的遺骸。后來,這個洞被塌方的泥沙和崩落的石塊所埋。早在1918年發(fā)現(xiàn)第一地點后,經(jīng)1921年、1923年的兩次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不少哺乳動物化石,特別重要的是在這些化石中有兩顆人的牙齒,它是北京猿人遺骨的最初發(fā)現(xiàn)。自1927年以來,又經(jīng)多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特別在1929年12月2日,中國考古學家斐文中先生在北京人遺址北裂縫堆積中發(fā)現(xiàn)第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這一發(fā)現(xiàn)為人類進化理論提供了有力的實證,被譽為中國科學家奪取的……[詳細]
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區(qū)境內(nèi),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積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經(jīng)山藏經(jīng)洞、唐遼塔群構(gòu)成我國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寶庫。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作為世界上保存石刻經(jīng)版最多的寺廟入選“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同年云居寺塔及石經(jīng)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清單。1997年以來連續(xù)四年被評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區(qū)”,同年被命名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榮獲“京郊環(huán)境建設示范景區(qū)”和“北京花園式單位”榮譽稱號,2001年榮列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同年通過ISO9001質(zhì)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huán)境管理體系雙認證。2004年11月15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風景名勝區(qū)。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經(jīng)過歷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兩側(cè)有配殿和帝王行宮、僧房,并有南北兩塔對峙;寺院坐西朝東,環(huán)山面水,形制宏偉,享有“北方巨剎”的盛譽……[詳細]
北京張坊古戰(zhàn)道遺址
  張坊古戰(zhàn)道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張坊鎮(zhèn)張坊村,為北宋真宗年間修建的古戰(zhàn)道(地道)。戰(zhàn)道從地面縱深4米,青磚結(jié)構(gòu),寬2米,高度為2-3米,青磚墁地,側(cè)邊設有流水槽、盛水缸,墻壁有臺燈,頂部有通氣孔。地道兩側(cè)設有寬約2米的藏兵室,室內(nèi)有土炕。古戰(zhàn)道在地下四通八達,迂回曲折,通古鎮(zhèn)四門城樓,初步探測為1500米,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和修復的400多米。宋、遼對峙時期,由于古戰(zhàn)道能戰(zhàn)能守的優(yōu)良軍事性能,曾使幽州一代的遼軍專心固守而不能南下。明代古戰(zhàn)道的軍事性能進一步得到發(fā)揮。明洪武年間,元朝貴族潰逃到蒙古漠北,但不時南下犯境,古戰(zhàn)道成為明軍抗擊蒙古的軍事堡壘。據(jù)房山縣志記載:“縣西南七十里,張坊街北樓三層門南向,高可數(shù)丈。下層空,其中甚暗,下有隧道向西北約二里通任家墳,俗傳任為閣老。由下層樓上中層半途轉(zhuǎn)折處有一井,相傳其井中設有刀山劍樹,顛而入,無生理。中塑碧元君像。上層可遠眺,上中兩層亦通地道。張坊不僅有古城、古……[詳細]
房山圣蓮山真武廟
  圣蓮山真武廟位于房山區(qū),民國一十五年(西元1926),主持蔡義仙道長洎十方善信募化起之。蔡師文武兼修,尤精醫(yī)術,懸壺濟世,名響京都,直系軍閥吳佩孚、梨園名宿楊小樓及時任總統(tǒng)曹錕等人均與之交厚,常往來焉。民國廿五年(西元1936),蔡師仙逝,翌年,日寇犯京,真武廟因之荒蕪。共和國之初,棟宇猶存,文革肇亂,禍及斯壤,遂玉石俱焚焉。2004年真武廟恢復重建,占地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是圣蓮山規(guī)模最大,最宏偉的一組道教宮觀,真武廟的中軸線建筑為三殿二進院。前殿為真武廟的山門,中殿為五祖殿,正殿為真武殿,真武殿是真武廟最具代表性的一組宮殿。道教崇尚仙人,因仙人好樓居,所以襲用我國古代高層建筑“觀”的名稱,作為建筑之名。后來封建帝王把道觀封為“宮”,與帝王宮殿,相提并論。所以道教建筑特色之一是道觀大殿與帝王宮殿一樣雄偉壯觀。真武廟估計為明朝永樂年間建,資料不詳,無從考證。前殿殿內(nèi)東西兩側(cè)供有王靈官、……[詳細]
萬佛堂孔水洞
  萬佛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孔水洞之上,坐西朝東,始建于唐大歷五年(770年),是孔水洞古剎僅存的一座殿宇,原名萬佛龍泉寶殿,因殿內(nèi)嵌有《文殊、普賢萬菩薩法會圖》,所以俗稱萬佛堂,F(xiàn)存建筑為明代重建,其券門頂嵌石額楷書“大歷古跡萬佛龍泉寶殿”,落款“大明萬歷已丑春吉日重建”,F(xiàn)存建筑是歇山頂?shù)臒o梁殿,面闊三間13.72米,進深一間8.5米。殿內(nèi)正面及兩側(cè)墻壁嵌有石浮雕“萬菩薩法會圖”,長23.8米、高2.47米,由31塊長方形漢白玉石雕組成。主題浮雕是釋迦說法的場面。主題浮雕周圍,雕萬菩薩供奉人侍佛者等層列。浮雕佛像約萬尊,其上有“大歷五年”的題記,堪稱唐代浮雕藝術珍品?姿丛诜可轿鞅焙颖辨(zhèn)境內(nèi)的云蒙山麓。東北洞開,清澈的泉水從孔水洞內(nèi)涌出,東流而去,匯入大石河。洞前依山勢筑磚石墩臺,中辟券洞,水出其下,清洌見底,洞券面石砌,中雕獸頭,左右二走龍,券用青石平砌,下承條石基礎,距水面……[詳細]
伊桑阿墓石刻
  伊桑阿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墓地坐西朝東,面積約7500平方米。原有三合土寶頂三座,毀于70年代初。墓前有華表、石獅、螭首龜趺碑、牌坊等,是我國保存相對完好,且規(guī)模較大的清代大臣墓之一。伊桑阿,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清初大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伊桑阿墓,位于房山區(qū)韓村河鎮(zhèn)皇后臺村。伊桑阿墓石刻于2001年7月12日,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伊桑阿墓石刻眾多,在石牌樓的前面有華表1對、螭首龜趺碑一座、石獅1對。最前面的1對華表都用漢白玉雕刻而成,底部須彌座呈八角形,須彌座的上、下枋和束腰部位,雕刻著仰覆蓮花和云朵。座上置八角形石柱,柱頂蹲坐望天吼,昂首翹尾,雄壯威嚴。華表后面是石碑一座,即伊桑阿墓碑,螭首龜趺,通高4.8米,寬1.2米。額心篆書“御制”二字。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石牌樓采用漢白玉石料,五門六柱,面闊21米。方形通天柱上浮雕層……[詳細]
竇店清真寺
  竇店清真寺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春(1713年),1994年和2003年分兩次對清真寺進行了翻建。是區(qū)級重點保護文物。隨著竇店小城鎮(zhèn)的發(fā)展和北京竇店高端制造業(yè)新區(qū)的建設,竇店地區(qū)聚集的人口越來越多,原有的清真寺已遠遠不能滿足當?shù)啬滤沽肿诮袒顒拥男枨,需要新建一座清真寺?011年8月9日,竇店新建清真寺在區(qū)委、區(qū)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破土動工,2013年7月竣工,歷時兩年,占地面積14958平方米,建筑面積12142平方米,新建清真寺雄偉、壯觀,按“回”字形布局,將大殿布置在中央,形成“眾星捧月”的建筑風格,具有濃郁的伊斯蘭特色。新竇店清真寺的落成充分體現(xiàn)了黨的政策的英明偉大和落實宗教信仰政策的真實性和實在性,是竇店村民族團結(jié)的象征和對外宣傳展示的窗口。本陳列旨在通過對竇店清真寺歷史沿革、建筑藝術、寺內(nèi)文物、宗教習俗和文化交流五部分的介紹,展示出竇店清真寺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以及歷史的巨……[詳細]
十字寺遺址
  十字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周口店鎮(zhèn)車廠村北三盆山。該寺始建于東晉建武元年(317年),為佛教寺廟。唐貞觀十二年(638年)重修,遼應歷二年至應歷八年(952年~958年)再修,更名為三盆山祟圣院。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更名為“十字寺”,改為景教(基督教的一支)寺院。明代復為佛寺,民國后逐漸衰落,今只余遺址。十字寺,是目前中國發(fā)現(xiàn)的唯一比較完整的景教寺院遺址,殿宇已毀壞,其遺物尚有寺廟地基,五間,坐北朝南;寺院內(nèi)有漢白玉石碑兩通,一為遼碑,碑正面上方橫書:“三盆山崇圣院碑記”,碑高204厘米,寬91厘米,厚20厘米;另一為元碑,碑額頂端圓球內(nèi)刻有十字,左右各有一條石雕云龍,正中刻有“敕賜十字寺碑記”,碑高307厘米,寬92厘米,厚20厘米,碑附近還有漢白玉雕刻的龜趺石兩個,石柱礎4個,柱礎邊長78厘米,高20厘米,柱礎上刻有葵花圖案,花盤平整,直徑54厘米,花盤周圍刻有花瓣16個,花瓣上刻有……[詳細]
琉璃河遺址
  琉璃河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琉璃河鎮(zhèn)北1.5公里大石河畔的臺地上。琉璃河遺址是西周初期的一處重要遺址,20世紀40年代,中國考古工作者首先在此發(fā)現(xiàn)了一批商周時期的遺跡、遺物。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工作隊聯(lián)合對遺址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初步探明了遺址的分布情況。遺址占地約500萬平方米,在董家林村發(fā)現(xiàn)了一座城址,北墻殘長800多米,東、西墻探明300余米;墻為夯土筑成,寬10米,質(zhì)地異常堅實;城墻-有壕溝,城內(nèi)分布著密集的房基。在城的東南部有一片占地5萬余平方米的貴族墓地,目前已發(fā)掘墓葬200余座,其中有不少大型墓葬旁有陪葬墓和車馬坑,并出土了大批珍貴的青銅器、玉器、骨器等文物。不少青銅器上鑄有“匽(燕)侯”銘文,并記述了燕侯賞賜貨貝、臣妾等史實。“董鼎”銘文記載了“匽侯”派“董”前往宗周,向太保奉獻食物、得到賞賜一事,證實了西周初年召公以其長子封于燕,自己則在宗周輔弼王……[詳細]
張飛故里長溝鎮(zhèn)
  張飛,名貫千古。西晉史學家陳壽,集三國時期官私著作之大全而編著的志書《三國志》,評價關羽與張飛為“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對張飛更有淋漓盡致的描寫,說他的驍勇是“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對他的忠義更是贊許有加。志書的真實記載與文學作品的夸張使張飛這位三國時蜀漢大將,至今在中國都有婦孺皆曉的知名度,并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張飛的知名度也走出了國門,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jié)義”也幾乎成了中國儒家所推崇的忠義俠腸、肝膽相照的千古代名詞。一個地區(qū),常以史出名人而自豪,這是古今中外毫無例外的共同文化心理現(xiàn)象。那么,張飛這位歷史名人到底是哪里人氏?在浩瀚的歷史長河和繁如星海的典籍中怎樣尋出他的故鄉(xiāng)蹤跡?并非搶注“名人域名”,查史有據(jù),張飛的故鄉(xiāng)即為今日長溝鎮(zhèn)。2004年3月1日《北京日報》在《爭鳴·一家言》欄目中發(fā)表了江流先生的一篇文章《張飛究為何方人氏》,明……[詳細]
房山靈鷲禪寺
  介紹:靈鷲禪寺位于房山區(qū)坨里鄉(xiāng)北車營村谷積山,建于元代。主要建筑在中軸線上。有山門、二進殿宇和4塊石碑。山門與第一進殿之間,左邊有明正統(tǒng)五年(1440)四月八日碑記一塊,額篆書“敕賜靈鷲禪寺”。第二進殿是正殿,無梁建筑。第二進殿后搪墻兩旁,立遼、元碑各一塊。遼碑為大康四年(1078)四月十五日立。元碑為“大元至正七年(1347)三月”立。寺東配殿南側(cè)有正統(tǒng)五年(1440)四月八日立“敕賜靈鷲禪寺興建記”碑一塊。旁有小石獅一尊。寺后臺地上有圓通殿一座。在谷積山中,還有古塔三座。分別立在三座山上,鈴檔塔建于明代。鞭塔建于遼代,東塔也稱和尚塔。明成化十五年(1479)所建,山上還有張公、華公太監(jiān)墓。景點位置北京房山區(qū)坨里鄉(xiāng)……[詳細]
姚廣孝墓塔
  姚廣孝墓塔,建于明代永樂年間,位于房山區(qū)常樂寺村北。為八角形九級密檐式磚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整座塔坐落在一級四方形的平臺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兩層八角形須彌座。須彌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壽字和菊花、蓮花和西番蓮花的造型圖案,其上為三層外頃的蓮花瓣。中間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隱作隔扇假門,其它四面則雕有仿木欞假窗。正面門楣之上嵌方石一塊,其上楷書:“太子少師贈榮國恭靖公姚廣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層疊澀檐,各角均懸銅鈴,風吹作響,聲音悠揚。塔剎鐵制,裝似葫蘆,為蓮花形剎座的仰蓮托著球形剎身,剎桿串起的相輪、圓光、仰月和寶珠,構(gòu)造清秀勻稱。日偽時期,此塔被盜。剎由八條鐵鏈錮之于檐角上。姚廣孝墓塔整體結(jié)構(gòu)勻稱,塔身上的花卉圖案別致,且雕刻精細。整個塔身輪廓清秀而挺拔,充分體現(xiàn)出明代塔的建筑風格。姚廣孝神道碑尚存。此碑通高4米,寬1.1米,厚0.33米,螭首龜蚨。碑額篆書“御制御制榮國公神道……[詳細]
蔡莊土城遺址
  蔡莊土城遺址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房山區(qū)南尚樂鎮(zhèn)蔡莊村。1959年發(fā)現(xiàn)。土城范圍北至蔡莊500米,南至板城1500米,西至北莊500米,東至王家碾1000米左右(板城、北莊、王家碾今屬河北省淶水縣)。城大體呈正方形,長、寬各約300米。僅存東、西、南3面,北城墻早年被河水沖毀。東南、西南兩城角保存完整,高約3.5米。南墻和西墻中部各有一處向外突出。城墻為板筑,墻上遺有柱孔一排,柱孔間距1.5米左右,孔徑為6厘米。夯窩、夯層清晰明顯。夯層厚13~15厘米,夯土內(nèi)含較多夾砂褐陶繩紋陶片。夯層間有鋪草痕跡。夯窩呈圓錐狀,直徑3厘米左右。遺址地表有大量陶器殘片,均為夾砂陶,有紅、灰2種,紋飾以粗繩紋為主。地表采集標本器型有夾云母灰陶鬲罐、夾砂灰陶板瓦、筒瓦等。還發(fā)現(xiàn)過甕棺墓、銅鐵箭鏃等![詳細]
白水寺石佛
  白水寺石佛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房山區(qū)燕山公園內(nèi),原名白水興隆寺,寺前有白水山溪淌過,故稱白水興隆寺,白水寺乃其俗稱。白水寺中有三座石雕巨佛,又俗稱大佛寺,白水寺為房山著名的寺院,明清兩代白水寺冠以“白水異漿”列入房山八景,現(xiàn)在的白水寺為明代所建。白水寺石佛立于石閣內(nèi)盤形石雕蓮花座上。白水寺石閣是一座由花崗石構(gòu)筑的仿亭閣式無梁建筑,南向,建筑平面呈方形,閣內(nèi)上部穹隆頂,中央雕龍頭藻井,兩側(cè)開兩洞對稱的券形石牖。石佛以花崗巖雕制而成,中間為釋伽牟尼,左為阿難,右為伽葉。釋伽牟尼高5.8米,阿難、伽葉稍矮一些,三尊石佛線條清晰,衣紋流暢,造型古樸,是古代石雕藝術中的珍品。白水寺石佛是北京地區(qū)最大的石佛,是研究北京佛教文化與佛教造像的重要實物![詳細]
15、鐵瓦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瓦寺
  鐵瓦寺位于房山區(qū)河北鎮(zhèn)政府院內(nèi),因殿頂滿鋪鐵瓦而得名。鐵瓦殿座北朝南,北靠青山,面對大石河。寺院內(nèi)古柏蒼翠,寺后清泉汨汨流淌,景致優(yōu)雅。泉水長年不斷,順暗溝流入大石河。山門的額楣上嵌匾:楷書“鐵瓦禪林”;進山門,兩旁各有配殿兩間,均厚檐、清水脊;正殿是始建于大明正德年間的鐵瓦殿,為清康熙32年重修。鐵瓦殿圓柱形建筑,高6米,直徑5.8米,發(fā)券門窗,殿頂采用攢尖做法,6條脊身朝6個方向垂下,把頂分成6個扇面。頂上滿鋪鐵瓦,共計有458塊。每塊長0.31米,直徑0.13米。瓦表多有鑄字,如“菩薩頂正德十年(1515)造”、“五臺山菩薩頂鐵瓦寺”等。殿尖由寶珠收攏,殿脊和剎也是鐵刺,用鐵約3000公斤。類似建筑,世界少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