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VA免费看成,亚洲精品高清中文字幕完整版,国产免费a,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欧美日本一区视频免费,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鄭州市旅游

鄭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鄭州孔氏家廟
  孔氏家廟位于鄭州市惠濟區(qū)古滎鎮(zhèn)南街路東,周圍為居民區(qū)。該家廟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距今已歷千年,是宋真宗趙恒欽命留守王羽騰為唐代兵部尚書左丞孔戣、國公孔緯督建的家廟;亦是孔氏家族后代守墳奉祀和祭祀先祖的家廟。時有祀殿三間、前戟門三間、前欞星坊門一座,廟內有書院一所、正房三間、左右廡六間、二門一座、前門一座,構設端偉、繪飾華煥,《志》載為時之當?shù)刂笥^。明弘治初年(1490左右)和嘉靖14年(1535)曾兩次重修,均毀于明末戰(zhàn)火。清雍正13年(1735)仿樣重建大殿三間、前堂三間、照壁一座。乾隆10年(1745)增設欞星門和院墻,41年(1776)增設東西廡殿,直到嘉慶24年(1819)重修后,孔氏宗圣家廟才恢復舊觀。家廟現(xiàn)僅存大殿三間,東西長11米,寬7.75米,月臺寬4米,磚木結構,前有明柱外廊的柁墩等遺物。另有道光18年(1838)碑刻一通。堂前有古柏兩棵,樹齡均在九百年……[詳細]
古滎李氏民居
  李氏民居地處鄭州西北部的邙山余脈地帶,位于古滎鎮(zhèn)鎮(zhèn)內。李氏家族世代為官,原占地面積南北長約70米,東西寬30米,后被拆除一部分,現(xiàn)存部分保存較好。保留房屋有上房,東、西廂房等。上房東西長15.5米,寬5.8米,為五間三層樓,其中底層為地下室,硬山式建筑,正脊筒飾連枝花卉浮雕,垂脊為雙復式花脊,屋面覆小板瓦,墀頭為精細磚雕牡丹圖案,其工藝采用減地凸雕手法。下層明間置青石鋪門石、青石門砧、青石門檻和青石抱柱,雕圓拱門額,額上雕云紋日月,下雕山石花卉,左右次間開磚雕棱窗,上層開圈券小窗。東西廂房皆硬山式建筑,頂覆灰色小板瓦。東廂房由北往南保留有三座,均為三間。其中南北兩側的房屋為二層小樓,門居中,長10.5米,寬5.1米。中間房屋長10.5米,寬3.8米,為單層建筑,在北側借用東廂房北部房屋南山墻,緊鄰南山墻開前后兩個小門。西廂房與東廂房同,南部房屋已無存,中間房屋尚保留一間。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詳細]
新密魏長城遺址
  新密米村鎮(zhèn)茶庵村起,經五嶺寨風門口,沙崗、香爐山,北至滎陽市崔廟鎮(zhèn)王宗店村,有一道長城遺址,全長約5.8公里。這是我國國內僅存的戰(zhàn)國長城遺址段落,是修筑時間最早的古長城之一。新密現(xiàn)存魏長城北起香爐山(滎陽市、新密市交界處),中經蠟燭山、沙口、鳳門口、五嶺,南止茶庵村北,全長5.8公里,墻基寬2.5米。最高處高2.5米,依山盤旋,青石壘砌,林巒秀異,氣勢巍峨,箭樓、烽火臺、營盤等防御設施完好。建在魏長城之上的“鎮(zhèn)遠炮臺”,為清咸豐十年即1860年建,方形,青石質地,鐵汁灌縫,高約10米,長、寬各5米,內分兩層,層層有炮眼。也是珍貴的歷史見證![詳細]
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
  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位于鄭州市惠濟區(qū),包括通濟渠索須河段和通濟渠惠濟橋段。通濟渠索須河段為現(xiàn)狀河道,西自豐碩橋,東至祥云寺村與賈魯河交匯處,長約16千米,呈西—東走向。此河道為不通航河流,現(xiàn)主要為城市泄洪排澇和景觀河道。通濟渠惠濟橋段經考古調查和局部試掘,確認埋藏于地下的河床、河堤遺跡基本保存完整。現(xiàn)已探明的河道北起東孫莊村東側黃河南岸大堤處,南至索須河段豐碩橋處,全長約4千米。除惠濟橋處尚保留一段河道外,其余部分均已埋于地下。據(jù)考古勘探,地下埋藏部分運河故道寬150~220米,兩側斷續(xù)保留有河堤,經勘探河堤頂寬4~6米,底寬8~12米。通濟渠鄭州段大運河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中國大運河運輸線路的主線和關鍵工程位置,是歷史悠久、沿革清晰并持續(xù)使用的代表性水工設施,是中國古代巧妙利用自然河流和人工引水共同作為運河水源的人類創(chuàng)造性精神的杰作。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成皋城遺址
  成皋城遺址位于滎陽市汜水鎮(zhèn)虎牢關行政村,其平面形狀呈梯形,西北長,東南窄。西城墻和南城墻保存較好,大體為西北——東南方向,長約700米,城墻最高處10米以上,一般高2~5米,寬一般20米左右,最寬處約40米,用素土夯筑而成。城內發(fā)現(xiàn)有灰坑、文化層和大片建筑基址分布,文化層厚約2~5米。出土陶器中,有的戳印有“公”、“左(右)司工(空)”等文字。成皋城因長期控扼古代中原東西方交通要道,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成為兵家高度重視和必爭之地及著名的軍事重鎮(zhèn)。如《史記》曾有“絕成皋之口,天下不通”、(楚漢戰(zhàn)爭劉邦)“與項羽戰(zhàn)滎陽,爭成皋之口,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等記載,充分說明了成皋城在軍事斗爭中的特殊地位。兩漢、魏晉、北朝等歷史時期,成皋城還長期是成皋縣、成皋郡等行政建置的治所,成為管理一方行政中心的長達數(shù)百年。成皋城是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一座古城和名城。第四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86、寨子峪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寨子峪遺址
  寨子峪遺址位于滎陽市廣武鎮(zhèn)寨子峪村北。面積9萬多平方米,是一處龍山時代的遺址。遺址地處黃河南岸,上層為白土,下層為紅膠泥的三級臺地。一級臺地的斷岸剖面發(fā)現(xiàn)有文化層,而且在文化層中采集到有石鏟,二、三級臺地的斷崖上發(fā)現(xiàn)有灰坑,灰坑中采集到的陶片紋飾有繩紋、弦紋,可辯器形有罐、鼎、缽等。因平整土地和建蓋民房對遺址破壞嚴重,地表極難發(fā)現(xiàn)遺物。遺跡主要為灰坑,有圓形、橢圓形、不規(guī)則形等。包含物較豐富,有較多的陶片、獸骨等。陶器分泥質和夾砂灰陶兩種。器形有罐、盆、缽、小罐、杯、甑等,器物以素面為主,少量上飾有弦紋、方格紋和籃紋等。尤其是出土的一件龍山文化時期石鏟,石質較好,近似玉質,磨制精美,長24厘米,上寬9厘米,下寬10厘米,厚1厘米。該遺址為龍山晚期文化遺存,而且文化層堆積較厚,這為以后研究中原地區(qū)新石器文化提供了一條新的線索。第五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87、密縣城隍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密縣城隍廟
  新密城隍廟位于河南省新密市老城中心十字街口北側,東為鼓樓街,西與法海寺節(jié)孝祠相鄰,北有縣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清康熙、乾隆年間重修。城隍廟建筑群現(xiàn)存明清建筑93間,總面積4140平方米。坐北面南,由南向北按中軸線對稱分布,大門前原有琉璃照壁、鐵獅、石坊,現(xiàn)存有山門、戲樓、東西廊房、大殿、東西配殿、寢殿及東西道院。琉璃照壁、鐵獅、石坊在文革期間被毀,F(xiàn)存建筑中戲樓面寬5間,進深2間,歇山式高臺樓閣灰瓦頂建筑,實為戲樓、鐘樓、鼓樓三樓合一,戲樓居中,鐘樓居左,鼓樓居右,均座于3米多高的臺基之上,臺基下為5個磚券門洞可行人。大殿面寬5間,進深8米,為單檐懸山建筑,前后檐下各置斗拱10朵,四周檐板彩繪山水人物。殿前有卷棚,均琉璃瓦覆蓋,為明代建筑。寢宮,由拜廈和寢殿組成,中有地溝相隔。寢殿面寬3間,進深2間,懸山式建筑;殿前的拜廈,面闊3間,卷棚頂,亦琉璃瓦覆蓋。另外有配殿4座、……[詳細]
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后方醫(yī)院舊址
  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后方醫(yī)院舊址,位于鄭州市登封市徐莊鎮(zhèn)南部柏石崖村。柏石崖村是革命老區(qū),是全國19個抗日根據(jù)地核心腹地之一,是八路軍后方醫(yī)院所在地。1944年9月,受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派,皮定均司令員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隊來到登封,在馬峪川(今徐莊鎮(zhèn))一帶建立了箕山豫西抗日根據(jù)地。1945年初,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攻打大冶時,為解決戰(zhàn)斗中傷病員的救治問題,在此地建立了抗日后方醫(yī)院。當?shù)厝罕姺e極支持抗戰(zhàn),主動騰出院落、房屋、窯洞為傷員、醫(yī)院工作人員和警衛(wèi)戰(zhàn)士使用。醫(yī)院有輕傷員區(qū)和重傷員區(qū)(小河以東的房屋和石窯洞為重傷員和護士住所,以西的房舍為輕傷員和干部住所)。目前,該遺址保存完好。柏樹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后方醫(yī)院舊址,是登封地區(qū)廣大民眾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真實見證,是省內重要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資源。第七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89、登封當陽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登封當陽橋
  當陽橋位于登封市石道鄉(xiāng)后河村東,北約3公里為當陽山,東約300米為羅坡村,南為閆坡村,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當陽橋坐北面南,橫跨于潁河支流后河上,為磚石結構拱券橋。當陽橋建成于1960年3月,全長約28米,高約8.4米,寬約4.08米,由五個大小相同的拱券組成。橋上南北兩側有磚砌女兒墻,墻厚約0.4米,高約2.1米。女兒墻東西兩端自上而下減磚砌,立面呈梯形。其外壁頂端飾有疊出檐,檐下施磚砌仿木斗,各斗之間又有一層菱角牙子檐。橋孔各拱券為兩覆兩券,高約5米,寬2.98米。橋墩為磚石混砌結構,至發(fā)券處高約2.6米,寬約1.2米。橋墩基座高約1.1米,寬約1.4米。橋墩南側出橋身約0.6米,橋墩基座北側出橋身約0.8米。當陽橋采用了中原地方民居的建筑手法,例如磚砌仿木斗和菱角檐的運用,因此,當陽橋對于研究中原民居的建筑特征具有重要意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泰寺塔
  永泰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qū)西北11公里永泰寺,建造于唐代。該塔為單層十三級密檐疊澀式磚塔,平面呈方形,塔體高通24米,壁厚4.8米。青磚黃泥壘徹而成,塔的外壁敷有一層薄薄的白灰,塔身高聳,南面辟有高2.6米,寬1.74米的券門,由門要至塔室,塔室內部仍為方形空筒狀,各檐外輪廓的連線呈柔和的拋物線狀,塔剎由仰蓮、五重相輪組成,其精美的造型,是我國現(xiàn)存唐塔中的佼佼者。據(jù)碑文記載,永泰寺塔是因供奉舍利而敕建的。塔西南50米處有金大安元年(1029年)建造的方形雙層磚塔,高3米余,塔剎已毀。塔東北約150米處,有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造的磚砌-塔1座,高約6.18米。永泰寺位于塔的西南方,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12年),以后屢有修建,F(xiàn)存多為清代建筑,建筑面積989平方米。2001年6月,永泰寺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溝遺址
  陳溝遺址于滎陽市廣武鎮(zhèn)陳溝村北200米。遺址分布于敖頂?shù)娜齻山頭,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時代為新石器時代。1934年5月21日至30日,河南古跡研究會陳云路、郭寶鈞等人對該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文化層最厚處達8米,遺址內涵豐富。在地表和斷崖上,發(fā)現(xiàn)有大量泥質紅陶、夾砂陶、石器等遺物,以及大量紅燒土塊。在西山頭南部斷崖處,有一處陶窯暴露。在三個山頭斷崖發(fā)現(xiàn)有多處灰坑,成人墓和甕棺葬。在東部山頭文化層中發(fā)現(xiàn)多處房基和紅燒土柱礎。因平整土地和種植農作物,地表遺物破壞嚴重。陶窯為橢圓形,頂已塌,窯壁已燒成紅燒土,較堅硬,窯內填土為紅燒土塊。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紋飾以繩紋為主,另有磨光素面、彩陶等?赊q器形有盆、罐、缽等。陳溝遺址文化層堆積厚,遺跡遺物豐富,對研究鄭州地區(qū)乃至整個黃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第五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92、金鐘寨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鐘寨遺址
  金鐘寨遺址位于新鄭市區(qū)北15公里的新村鎮(zhèn)金鐘寨村東。該遺址在1985年4月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遺址南邊是溝,東臨黃水河,面積約10萬平方米,20世紀70年代平整土地時遺址上部被挖去1米多,現(xiàn)存文化層1—3米,內涵相當豐富。出土石器有斧、鏟等,陶片中可辨的器形有鼎、鬲、罐、盆等。紋飾主要有繩紋、方格紋,另外還出土有鹿角、蚌殼等。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2003年5月,在調查中又新發(fā)現(xiàn)新砦二期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東半部,文化堆積較厚約1—2.5米左右,還發(fā)現(xiàn)有灰坑等遺跡。采集有罐、甕、碗、澄濾器、三足盤、器蓋等陶器殘片。金鐘寨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包含有龍山文化、新砦二期文化遺存,遺物十分豐富而具有代表性,對研究河南龍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內涵、時代與分期,特別是龍山文化晚期遺存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93、窯溝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窯溝遺址
  窯溝瓷窯遺址位于大隗鎮(zhèn)西南約3公里處,南距禹州扒村窯約18公里。是中國北方地區(qū)宋、金時代的一座十分重要的窯場。新密窯溝窯之產品胎土較為細膩,胎色可大致分為兩種。其一為青灰色,北宋產品接近于新密西關窯;金代產品接近于禹州扒村窯和磁縣觀臺窯。而其大部分胎色偏于米黃色,這是由于燒造時火溫稍低所致。在窯址遺存中其米黃色胎占總量的60~70%。唯黑釉類產品胎骨致密,均能呈青灰色。部分產品的釉和化妝土可達到扒村窯“白如脂,黑如漆”的程度。而多數(shù)產品外觀上略呈黃色,其黑花往往黑中泛灰,或者發(fā)色金黃。紋飾及藝術風格上新密窯溝窯產品北宋部分總體上略遜于密縣西關窯。金代產品較扒村窯更為靈活﹑細膩,柔和而雅致,其秀逸精美在同時期產品0類拔萃。窯溝瓷窯遺址的發(fā)現(xiàn)再現(xiàn)了宋金時代鄭州地區(qū)的制瓷業(yè)發(fā)展情況,對經濟史、科技史和藝術史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價值。2019年,窯溝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超化寺下寺
  超化寺,位于新密市超化鎮(zhèn)超化村洧水河南岸。始建于隋開皇元年,占地面積7140平方米,是全國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有“超化古寺、名剎十五”之稱。超化寺分上、中、下三座寺院,上寺在超化小寨,中寺在超化塔坡,下寺在超化街,唐代武則天和唐中宗時最為鼎盛,曾有僧侶約兩千余人。后漸衰,宋、明、清雖屢經修葺,但規(guī)模遠不如前。民國九年(1920年)和民國十九年(1930年)又遭破壞,唯下寺保存完整,規(guī)模宏偉壯觀。下寺,又名“金鐘寺”,位于超化街南,規(guī)模最大,建筑面積4100多平方米,現(xiàn)存房屋12所40余間,沿中軸線共有四進院,依次建有山門、二門,毗盧殿、韋陀殿、方丈室,東西兩側輻線皆有配殿等建筑。寺內現(xiàn)存有北齊、唐、金、元、明、清碑碣20余塊,記載并見證了超化寺的興衰。超化寺下寺對于研究佛教文化在我國的發(fā)展,及明清時期古建筑具有較高價值。第七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95、列子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列子祠
  列子祠位于鄭州東部的黃泛區(qū),屬豫東平原的西側邊緣地帶,古稱圃田澤。列子祠原位于圃田村北部,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據(jù)碑文記載,明萬歷八年(1580年)監(jiān)察御使蘇民望巡視河南路過圃田時,得知此事,因命奉直大夫知鄭州事許汝生重建祠堂,并立《重修列子祠記》碑刻一通。祠堂原有硬山房大殿、卷棚、左右?guī)、過廳、門樓15間,呈長方形院落。1964年拆除,在其舊址建起小學。到2006年,在圃田村民張金貴的帶領下,于列子祠舊址東移15米恢復重建列子祠,10月份完工。新建列子祠基本保持原貌,南北長35米,東西寬20米,面積700平方米。大殿三間,為仿古式建筑,座北朝南,內置列子像。列子祠內現(xiàn)存碑刻三通,大明萬歷年間碑刻一通,寬0.85米,高2.68米,厚0.17米;清康熙年間碑刻一通,寬0.66米,高1.2米,厚0.13米;另一通碑刻因年久風化剝落,字跡不清。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