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VA免费看成,亚洲精品高清中文字幕完整版,国产免费a,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欧美日本一区视频免费,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旅游

蘇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木瀆古松園(蔡少漁舊宅)
  山塘街鷺飛橋東五十步有古松園。其建筑布局為前宅后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格。宅內(nèi)各處建筑古樸雅致,雕刻十分精細,有一定的藝術(shù)和文化價值,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后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虬勁,姿態(tài)優(yōu)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古松園為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貨生意,發(fā)達回鄉(xiāng)造屋置地,良田萬頃。蔡少漁與嚴國馨(嚴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瀆“四大富翁”,富甲一方.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游入關(guān)”、“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牛”等一組歷史故事人物。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cè)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尤其“張良拾履”中的拱橋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紋,生動逼真,有極強的質(zhì)感,充分體現(xiàn)出雕刻技藝的精妙。大廳名古松堂,為仿明建筑結(jié)構(gòu),步軒和內(nèi)四界的梁……[詳細]
222、北半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半園
  北半園即陸氏半園,占地1130平方米,位于白塔東路60號。該園為清乾隆年間沈其奕所筑,清咸豐年間道臺、安徽人陸解眉建,取名“半園”,又因在倉米巷史氏半園之北,俗稱“北半園”。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2向公眾開放。清咸豐年間道臺、安徽人陸解眉建,取名“半園”(因在倉米巷史氏半園之北,今俗稱“北半園”)1949年解放后,曾先后由木器盆桶社、織帶廠、東吳絲織廠、第三紡織機械廠使用。園在住宅東部,水池居中,筑以黃石駁岸,環(huán)以船廳、水榭、曲廊、半亭,建筑多以半為特色。園東北部的二層半重檐樓閣,為蘇州園林所僅見。園中植有白皮松、黃楊、紫藤等花木。該園布局以狹長水池為中心,筑以黃石、太湖石駁岸,周圍環(huán)以旱船、四面廳、水榭、半亭等建筑,以曲廊斷續(xù)相連。園中多以“半”為特點,半橋、半亭、半榭等。園東北角建有藏書樓,造型別致,重檐高閣,外觀二層半,小巧玲瓏,為蘇州園林所僅見。園中植有黃楊、紫……[詳細]
蘇州烈士陵園
  蘇州烈士陵園位于蘇州市西郊橫山西麓,原名蘇州橫山烈士陵園,建于1956年4月。2000年2月,中共蘇州市委、市政府在原址對烈士陵園進行了全面改建。蘇州烈士陵園占地140畝,改建后分紀念瞻仰和烈士安息兩個區(qū)。紀念瞻仰區(qū)居于陵園中心位置,采用主軸線對稱布局。軸線長約160米,由西向東依地貌呈階梯形,相應建筑依次為大門、牌坊、烈士事跡陳列館、烈士陵園電教館、悼念廣場、紀念碑。紀念碑呈四棱塔式,高27米,寓意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日,碑上鐫刻陳毅元帥為烈士陵園的題詞“為人民事業(yè)而犧牲是最光榮的”,碑底柱正面和兩側(cè)各刻有一幅浮雕,畫面分別為“百萬雄師過大江”、“烽火沙家浜”、“鐵嶺關(guān)大捷”,背面是中共蘇州市委、市政府重建陵園的紀念碑文。烈士事跡陳列館為兩層仿唐建筑,館內(nèi)按歷史進程分“星火燎原”、“浴血奮戰(zhàn)”、“迎接曙光”、“艱難探索”、“新的征程”五個部分布展,展出不同時期犧牲的80位革命烈士……[詳細]
周莊太平橋
  •藤蔓從古老的橋身上垂下,橋頭連著圍著竹籬笆的人家,非常上鏡。景點介紹太平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重建,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梁刻有蓮座圖案,橋身石縫里長著藤蔓,非常上鏡。日本女畫家橋本心泉的《周莊的某一天》畫的就是太平橋,并把她自己也畫了進去。站在太平橋?qū)γ娴哪鲜薪稚,你可以把南北市河與后港河丁字河口上的太平橋,以及太平橋橋頭圍竹籬笆、擺著盆栽的水鄉(xiāng)人家一同納入鏡頭,拍出來的照片很有味道。從橋前經(jīng)過、穿過橋洞的游船也是攝影的好素材。太平橋距雙橋不遠,如果選好角度,你還可以拍張包含雙橋的全景照。導覽1991年4月,日本女畫家橋本心泉慕名專程到周莊寫生,她選擇太平橋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把自己也畫了進去:畫面上透過圓圓的橋洞,一位日本女子正端坐在水港岸邊寫生。兩年后,橋本心泉專程來到周莊,把這幅題為《周莊的某一天》的油畫贈送給周莊人民,從此太平橋就成為中日友好的標……[詳細]
蘇州漁莊(覺庵)
  漁莊又名“覺庵”,是近代書法家余覺于民國二十三年在漁家村建造的一座別墅。別墅簡樸雅致,開門見湖,與上方山遙遙相對,近水遠山,風景絕佳。1965年漁莊歸政府所有正式改名“漁莊”,并全面修復。漁莊前原有四面臨水的湖心亭一座,系乾隆二十二年總督尹繼善修建。漁莊的廊、亭、廳、院雖構(gòu)筑簡樸,但這座古宅面山臨水,有道是“遠浦藏舟一水飛洮帶城郭,近山人戶數(shù)舉流翠濕衣裳”。推門而出,近處碧波蕩漾,有白鵝戲水,遠處上方、七子諸山群峰競秀,看不盡湖光山色惹人醉。漁莊的主廳“福壽堂”因當年清末慈禧賜書“!、“壽”而得名,典雅寬敞,內(nèi)有一塊“懿旨嘉獎”的匾額。后廳為“天鏡飛來廳”,“天鏡”指宋范成大“天鏡閣”,遺址原在漁莊西南湖中,1986年蘇州建城2500周年時“漁莊”經(jīng)重修對外開放,蘇淵雷教授特為后廳題“天鏡飛來”。匾下有8幅字畫條屏,為后廳增色。漁莊的“西花園”,即余覺當年“栽藥、種蔬、蒔花、植竹”處中心……[詳細]
長洲縣學大成殿
  長洲縣學大成殿,在干將東路平江實驗學校內(nèi),1998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長洲縣學創(chuàng)立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即廣化寺改建,元明幾經(jīng)修建,即所謂舊學,明嘉靖二十年(1541)遷現(xiàn)址,以福寧成壽寺改建,即所謂新學,清雍正三年(1725)后為長洲元和二縣學,現(xiàn)存大成殿為光緒八年(1882)重建,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32米,進深六檁17米,扁作梁架,四同有外檐桁間牌科,前設月臺,近年已加以維修。長元縣學不僅有“左廟右學”兩路自成體系、功能不一的各種建筑,而且學內(nèi)北部和東部還有多處綠地和小園林。據(jù)記載,道山亭之北,東為菜圃,西為桃李園;東南有土山松林、雜花數(shù)十株的春宴園;其東栽竹數(shù)百竿,名小淇園。另在玉帶河東“有田數(shù)畝,可供粢盛”。長元縣學四面環(huán)河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本來它西臨第四直河,南對第二橫河,后又在東南升龍橋旁開渠引第二橫河水北行,折西與第四直河溝通,形成繞學一周狀如玉帶的環(huán)河,因名……[詳細]
吳曉邦舊居
  吳曉邦舊居位于太倉市沙溪鎮(zhèn)白云路。吳曉邦舊居為西洋式兩層小樓,建造于1927年。1927年至1928年,吳曉邦回家鄉(xiāng)太倉縣立初級中學乙部任教時在此居住。2000年,吳曉邦舊居開放,有吳曉邦生平事跡展。吳曉邦(1906~1995),沙溪人,中國新舞蹈藝術(shù)的先驅(qū)者、開拓者和實踐者,舞蹈表演藝術(shù)家、理論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主席,第二、三、五、六界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文聯(lián)黨組成員等職。吳曉邦青少年時期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積極參加愛國進步活動。1938年1月在南昌參加新四軍戰(zhàn)地服務團。1945年6月在延安魯迅文藝學院任教,后在晉察冀軍區(qū)、東北民主聯(lián)軍總政治部宣傳隊教授舞蹈。194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沿革:2006年被列為太倉市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存情況:吳曉邦故居是一幢雙層歐式建筑,房屋結(jié)構(gòu)有客廳、主臥室、儲藏室、衛(wèi)生間、用膳房、廚房等十二間?蛷d內(nèi)裝有壁爐,房頂原為平臺所以建有瞭望臺……[詳細]
228、震澤虹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震澤虹橋
  位于吳江震澤鎮(zhèn)藕河街虹橋弄西,跨通泰河。始建無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建,光緒十八年(1892)重修。民國8年(1919),震澤市鎮(zhèn)當局在虹橋東堍近處增建一亭,名之為“小垂虹亭”,以增光添色,其前抱柱楹聯(lián):“遠望洞庭山色水光成畫本,近鄰塔影花香鳥語盡詩情!泵駠24年6月(1935),因新開頔塘轉(zhuǎn)道河(新開河),將虹橋拆除移建于思古墩。1994年7月29日列為吳江市文物控制單位;◢徥瘑慰坠皹,東西走向。全長24米,中寬3.1米,堍寬3.5米,矢高3米,跨徑7.1米。拱券為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法砌置。虹橋龍門石面刻有“輪回”圖案,橋欄望柱雕有兩對石獅,橋面石南北兩側(cè)刻有“虹橋”橋名。橋身兩側(cè)各有一副楹聯(lián)。南側(cè)楹聯(lián):“波平柳岸長虹臥,水繞漁村半月懸!蔽鱾(cè)楹聯(lián):“鴨頭新漲湖光遠,雁齒斜連塔影橫!毕鄠髅磕曛星镂缫,步上虹橋只見慈云塔影不偏不倚倒懸在橋拱倒影之中。奇就奇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僅此一……[詳細]
229、雙塔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塔橋
  雙塔橋位于吳江震澤鎮(zhèn)貫橋村(原八都鎮(zhèn)北長村)和七都鎮(zhèn)李家港村交界處。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在水洲東西各建一拱形三孔橋,名叫雙石橋。后在兩橋堍鎮(zhèn)以石塔,故名“雙塔橋”。明萬歷七年(1579)由浙江南潯董份修繕,后兩橋俱圮。清雍正七年(1729),里人盛宣令、邱美中募捐重建,東側(cè)的那一座仍為拱形三孔,西側(cè)的那一座則改作了梁式,F(xiàn)存之橋為光緒二十七年(1901)重修;◢徥靶稳祝瑬|西走向,跨稽五漾口。橋長34.3米,橋頂寬3.4米,橋頂面長3.35米,堍寬3.7米,中孔矢高5米。橋頂立有四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雕有一頭石獅子,橋面兩側(cè)筑有護欄,高0.5米,寬0.2米,東西踏步各28級,級寬0.46米,級高0.12米。雙塔橋兩側(cè)鐫刻著四副橋聯(lián):惟上上田,農(nóng)桑興大利;活潑潑地,蘭若宛中央。是吳中第一津梁,攬?zhí)f六千頃;問刼后重修歲月,維光緒二十有七年。遙對莫厘峰、別饒勝境;濱……[詳細]
曲園(俞樾故居)
  曲園,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俞樾故居即曲園,位于蘇州市人民路馬醫(yī)科43號,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俞樾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資助,購得馬醫(yī)科巷西大學士潘世恩故宅廢地,親自規(guī)劃,構(gòu)屋30余楹,作為起居、著述之處。在居住區(qū)之西北原有隙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則全之意,構(gòu)筑小園取名曲園,宅門懸李鴻章書德清余太史著書之廬橫匾。俞樾故居位于蘇州市人民路馬醫(yī)科43號,占地共2800平方米,正宅居中,自南而北分五進,其東又建配房若干,與正宅之間以備弄分隔有相互溝通。其西、北為亭園部分,形成一曲尺形,對正宅形成半包圍格局。正宅門廳和轎廳皆為三間。第三進為全宅的主廳,名樂知堂,面闊三間,進深五界,為全宅唯一大木結(jié)構(gòu)采用扁作抬梁式的建筑,用料較為粗壯,裝飾樸素簡潔。這里為俞樾當年接待貴賓和舉行生日祝壽等喜慶活動的場所。第四、五進為內(nèi)宅,即居……[詳細]
銅羅普慈寺
  普慈寺位于蘇州市吳江區(qū)桃源鎮(zhèn)銅羅古街區(qū)西端,普慈寺原名水北寺(菴),始建于宋建炎初年(1127年),由僧志勤建,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僧祗元重建,清乾隆四年(1739年)僧天澄法濟再建。普慈寺歷經(jīng)宋、元、明、清,至今已有880年,因代代干戈、朝朝烽火、受戰(zhàn)火蹂躪,后毀于戰(zhàn)亂之中。普慈寺主要由大雄寶殿和汾陽王殿以及天王殿、財神殿、廂樓、鐘鼓樓、山門及月臺等組成。普慈寺恢復重建工程總建筑面積近2000平方米。汾陽王廟原為郭氏家廟,后逐漸被當?shù)孛癖娨暈楸Wo神,奉之極虔。每逢汾陽王神誕和駕前各將軍誕辰,鄉(xiāng)人總要獻戲慶賀,每年獻演戲劇有幾十場。當?shù)匾杂蟹陉柾鯊R,鄉(xiāng)境稱為汾陽境,又分為汾陽大社、汾陽祖社、汾陽東社,合稱汾陽三社,境內(nèi)許多東西以汾陽命名,如汾陽溪、汾陽亭、汾陽井、汾陽橋、汾陽公園、汾陽市場、汾陽新村、汾陽酒坊、汾陽日雜店等,旅居美國的長樂人還在美國建立了汾陽會館,汾陽王成為聯(lián)結(jié)海內(nèi)……[詳細]
蘇州藝圃
  蘇州藝圃蘇州藝圃,地處金、閶二門間的文衙弄。園景開朗,風格質(zhì)樸,較多地保存了建園初期的格局。有其較高的歷史與藝術(shù)價值。全園有地僅為五畝,以約占五分之一的池水為中心。水面集中,其東南及西南兩角,各有水灣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橋一座,故而水面顯得開闊流動,絕無擁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筑,博雅堂為園中主要廳堂,其南端有小院,設湖石花臺,院南臨池處,建有水榭五間,兩側(cè)廂房則與池水東、西兩面的廂房相連。池水之南為假山,以土堆成,臨處之處,則以湖石疊成絕壁、危徑,既多變化又較自然。于池北遠望此處,山石嶙剛,樹木蔥郁,給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為園中的主要對景。此種以池水、石徑、絕壁相結(jié)合的手法,為明清蘇州一代造園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東有乳魚亭,系明代遺物,外有小徑與各處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廬小院,以圓洞門與其它景區(qū)相隔而又相連。步入院門,即可見院中有小池,似與大……[詳細]
233、蘇州定慧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州定慧寺
  定慧寺位于蘇州市鳳凰街定慧寺巷內(nèi)。寺院始建於唐咸通二年(861),代有興廢,時有王大臣善信各為護法,使香煙不絕。其間,猶以蘇東坡與颙禪師及守欽禪師常以詩文往還、禪理互啟傳為佳話,并有多處史跡遺留。為蘇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殆至一九五八年始為蘇州市第七塑料廠占用。一九九七年時,蘇州市政府實施定慧寺巷改造,由滄浪房產(chǎn)集團負責人史建華先生首倡保護史跡、恢復古剎定慧寺。經(jīng)多方奔走努力,在各級領(lǐng)導和相關(guān)部門的支持下,終獲政府批準并宗教局與佛教協(xié)會研究決定,作為西園戒幢律寺下院開放。於是,西園戒幢律寺為修整定慧寺動遷改造廠房共耗資七百余萬元,重葺圍墻、修復大殿、重建山門殿、天王殿,依次改造原廠房為玉佛殿,講堂、禪堂、齋堂、客堂、僧竂等處,使成伽藍規(guī)制占地4000余平方,并迎請諸佛菩薩寶相供奉于各處殿堂,莊嚴既備煥然一新。乃於已卯年(1999)十二月廿一日,集諸山長老及十方善信舉行開光法會。眾生於此植菩提……[詳細]
蘇州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故居位于蘇州市錦帆路38號。章太炎1932年起多次來蘇州講學。1934年,購得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定居蘇州,在此創(chuàng)辦“章氏國學講習會”。章太炎居蘇時,正值日本侵華日緊,他多次發(fā)表抗日聲明,曾北上面見張學良,促其出兵抗日。1936年6月病逝于蘇州寓所,靈柩暫放在章園的防空洞內(nèi)。1955年4月靈柩遷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下。章太炎故居當年被稱為“章園”,西式花園洋房,大門朝南在體育場路8號,后門朝西在錦帆路。南部前院為南北兩幢西式樓房,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為章太炎當年藏書、著述、會客和生活起居之所,外觀立面是中西合璧式建筑,清水磚墻,青平瓦屋面,大門柱子仿羅馬式,木門窗既有蘇州傳統(tǒng)建筑風味,又有國外洋房氣息。北部后院國學會遺址建筑已拆除,改建平房五間,為章氏后裔所居,現(xiàn)有章太炎衣冠冢,碑鐫張大千繪章太炎像。[1]章太炎故居的前后兩幢樓房于上世紀80年代初在原二層上各加蓋一層。2005年1……[詳細]
235、蓮云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蓮云橋
  又名蓮花橋、人民橋,位于吳江市盛澤鎮(zhèn)壇丘社區(qū)原壇丘老街“火通街”西首,跨壇丘港。元延佑四年(1317)始建,名蓮云橋。清雍正元年(1723)修建,易名蓮花橋。清光緒二十二年(1897)重建,翌年告竣,復原名。民國17年(1928)增建欄石,望柱東西兩側(cè)欄石下用大青石筑砌!拔母-”期間曾改名“人民橋”,并在橋頂南北兩側(cè)刻“人民橋”三字!拔母-”后恢復原名,但“人民橋”三字還保留在橋上。1984年,在橋東西兩則臺階上分別筑有兩條混凝土車轍道,并對橋周邊石駁岸進行維修整治。1994年7月29日列為吳江市文物控制單位。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全長25.6米,寬3.1米,矢高4.52米,跨徑10.6米。金剛墻多為青石,拱券以武康石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法砌置,余為花崗石。南向金剛墻上砌有清光緒二十三年所刻記載建橋始末的青石碑。橋身兩側(cè)各有一副楹聯(lián)。南側(cè)楹聯(lián):“路達東西,相界盛湖笠澤;波索左右,常依明月清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