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VA免费看成,亚洲精品高清中文字幕完整版,国产免费a,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欧美日本一区视频免费,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文物古跡介紹

金寨縣烈士陵園
  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安徽省金寨縣縣城梅山鎮(zhèn)史河西側(cè)山上。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位于縣烈士陵園內(nèi)。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83年4月,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810平方米。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主樓上鑲嵌-題寫的“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館名。左側(cè)懸掛有-總書記題寫的“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銅牌。2003年進行了全面維修,重新布展,內(nèi)設(shè)序廳及金寨革命史、金寨將軍、今日金寨、金寨名人、金寨烈士和將軍名人書畫等展廳。館內(nèi)史料翔實,內(nèi)涵豐富,能充分展示鄂豫皖蘇區(qū)革命斗爭史和今日金寨的發(fā)展面貌。在紅軍紀念堂背后的山坡上,建有百余座將軍和紅軍陵墓,安葬著林維先、滕海清、詹化雨、陳祥、余明等已故將軍和老紅軍的遺體和骨灰。當年那些為革命馳騁疆場、沖鋒陷陣的紅軍英雄和紅軍將領(lǐng)們,如今又回到了他們的故鄉(xiāng)——他們投身革命和曾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的地方。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安徽省金寨縣縣城梅山鎮(zhèn)史河西側(cè)山上。金寨縣革……[詳細]
202、西峰寺
西峰寺
  西峰寺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間,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香火十分興旺,影響遠及皖南各縣,號稱“小九華”。清朝咸豐年間,西峰寺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民國三十二年,當?shù)匦疟娋栀Y重建,但規(guī)模已大不如前。1964年,湖南名僧釋從聞法師只身來到瀕臨凋敝的西峰寺,開荒種地,養(yǎng)蜂兌蜜,重燃香火,力振佛門。改革開放以后,宗教政策日益昌明,西峰寺游人日增,成為太平湖畔的一個知名景點。1992年釋從聞法師圓寂,遺蛻封缸四載后,肉身不腐,端坐如鐘,當?shù)匦疟娮园l(fā)捐款將法師真身裝金,設(shè)專殿供奉。1997年,省宗教局局長李繼學(xué)到西峰寺考察,盛贊釋從聞法師真身坐姿挺拔,法相莊嚴,在空氣濕度較大的太平湖畔能夠形成真身實屬奇跡。西峰寺因此聲名遠播,游人香客紛至沓來。 烏石鎮(zhèn)黨委政府大力實施旅游興鎮(zhèn)戰(zhàn)略,率先出臺了鄉(xiāng)鎮(zhèn)級的《關(guān)于加快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意見》,提出了重點發(fā)展尋幽探古游、佛教文化探秘游和鎮(zhèn)村休閑游。中央電視臺攝制組一行通過一整……[詳細]
潛山香山寺
  大香山寺坐落在安徽省潛山縣西北隅官莊鎮(zhèn)境內(nèi)的香山峰下,始建于盛唐時期,清朝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先后由“一心”、“忠節(jié)”、“常法”等法師發(fā)心重修,建成三棟佛殿和二十間僧舍。1908年常法大師雄心壯志,募化十方,鑄造巨鐘一口,銅身銀頂,其高3.2米,圍6米,厚0.23米,重萬余斤,上刻一萬二千多人名,故名“萬名鐘”。居全國最大土爐煉造合金鑄鐘,堪稱禪林一絕,每日晨鐘暮鼓,聲傳千里,繞梁三歸。松林掩映下的禪院,莊嚴肅穆,鐘石和鼓石座落左右,寺內(nèi)禪像羅列,擁有“佛國三千大世界,天下禪林第一家”的佛國景象,1984年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寺廟。大香山寺周圍景點甚多,有鶴洞、獅子眼、白龍井、天河溝等!鞍俜鸲础倍锤邤(shù)米,面積數(shù)十平方,洞后有一線石縫側(cè)身而過,眼前豁然開朗,卻已到密林深處,過險橋走小道,驚嘆“獅子眼”自然天成,頂部有一泉,如絲如縷常年不斷,時有虔誠的佛教徒前來迎取,攀懸岸而上香山主……[詳細]
宿州基督教福音堂
  宿州基督教福音堂位于宿州市埇橋區(qū)大河南街45號。原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在清末派遣傳教士建,是皖北地區(qū)保存較完整的基督教堂建筑群體,中西結(jié)合。宿州基督教福音堂是美國女作家賽珍珠1917—1922在宿期間最初居住于此,其作品《大地》描寫的是當時宿州人民-的場景。福音堂整體建筑坐南朝北,東西長70米,南北長77米,占地面積5390平方米,由大門廳、男客廳、女客廳、大禮拜堂、小禮拜堂、牧師院、鐘樓等組成。大禮拜堂結(jié)構(gòu)緊湊,布局合理,教堂院落之正中為大門廳,門廳兩側(cè)豎立抱鼓石和鐫刻圖案的畫像石。大門東西兩邊有男、女客廳各五間,落地木制門窗,古色古香,做工精細,雕梁畫棟,頗為氣派,建筑總面積165平方米。進門之后,堂院正中是大禮拜堂,為古典式殿堂建筑,為福音堂中心建筑,南北9間長34米,東西5間寬17米,建筑面積578平方米。堂頂重檐四坡,覆蓋琉璃瓦,金碧輝煌。四周磚墻上,嵌有高達10米的擎梁柱30根支撐……[詳細]
205、中江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江塔
  中江塔巍然聳立于青弋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江堤上,半依鬧市半偎江,古人譽之為“江上芙蓉”,系蕪湖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江塔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續(xù)建落成。樓閣式磚木結(jié)構(gòu)風(fēng)水寶塔,八角五層,每邊長4.1米。塔高43.7米,其中塔剎高10.16米。每層四窗,錯置相間,每窗左右各設(shè)一燈龕。塔內(nèi)結(jié)構(gòu)一至二層為壁內(nèi)折上式,石梯盤繞。三至五層為空筒式,木梯依壁。門窗塔壁,精雕細刻。墻面各邊均嵌有磚雕,尤以1~2層圓形欹柱兩側(cè)的磚雕雀替最為突出。1987年經(jīng)省考古研究所組織維修,恢復(fù)了塔的出檐部分。八個角用轉(zhuǎn)角斗拱支承老戧出戧,出檐深遠。八個面補間斗拱用兩朵支承檐桁出挑,椽子和飛子上釘望板,上覆鴛鴦瓦。修復(fù)后的中江塔巍然壯觀,登臨塔頂,萬千景象,盡收眼底。中江塔堪稱為蕪湖地域位置的標志。中江塔雄視雙江,影映二水,晨曦夕照,塔影長長,朝映浩浩大江,夕移清清弋水,波光塔影,……[詳細]
206、瑯琊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瑯琊寺
  瑯琊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處,一座被稱為陸上蓬萊的瑯琊山上。據(jù)清光緒年間《募修滁州瑯琊山開發(fā)律寺大雄寶殿緣起》記載:“瑯琊山名自晉始,晉元帝為瑯琊之稱。山在滁城西南十里許,勢偉拔,起伏綿旦,與豐山、花山爭奇競秀,而瑯琊之名尤著,深巖邃谷中,修竹、清泉別饒佳趣。陡山之巔,南望大江如匹練,江以南諸山出沒,隱現(xiàn)于煙云杳靄中,蓋淮東勝境也”。山中茂林修竹遍布,林壑幽深,景色宜人。山中還隱映著唐代古剎瑯琊寺和宋代建筑醉亭,集宗教、文物古跡和風(fēng)景名勝于一體,成為滁州市著名的旅游勝地,樼鹚陆ㄓ谔拼髿v年間(766到770年),由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僧人法琛創(chuàng)建,唐代宗李豫賜名“寶應(yīng)寺”,崔祐甫為它撰《寶應(yīng)寺碑》。后周顯得年間(954到960年),寺毀,刺史王著予以重修。 瑯琊寺依山而建,殿堂隱映在綠樹碧水之中,樼鹚碌牡谝坏郎介T上有“瑯琊勝境”四個大字。通過石板路進入韋馱殿,也稱彌勒殿,殿中供奉著彌……[詳細]
207、吳山廟
吳山廟
  吳王廟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北35公里的吳山鎮(zhèn)東側(cè)。因這里安葬著唐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吳王楊行密,以及后人為祭祀他而建的廟宇,故得名。楊行密(852至905年)系合肥人,字化源。年輕時即怒視朝廷-,憐憫民不聊生,二十幾歲便揭竿而起,出生入死,南征北戰(zhàn)。千百年來,吳山廟幾遭戰(zhàn)火,歷經(jīng)興衰,F(xiàn)存廟宇磚墻瓦屋,雕梁畫棟,塑像碑刻,莊嚴肅穆。上廟敬香的人們紛至沓來,連年不絕。廟側(cè)有吳王墓和子楊博及百花公主墳,毫無雕鑿修飾之狀,足見吳王生前之清貧淡泊。漢初劉邦共封8位異姓王,7王皆反,旋被翦滅,唯吳氏長沙國忠于漢室,共歷5代。因此,吳王被歷代統(tǒng)治者譽為忠君的典范。吳王廟由此而立!冻窃L古錄》說得更為具體:吳王廟在長沙北門外,今北門外大道旁菜園內(nèi)有極小之廟。廟雖小,卻引來無數(shù)憑吊著。五代十國時期的吳王楊行密在故鄉(xiāng)合肥留下了許多與其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據(jù)《新五代史》和《資治通鑒》記載,楊行密雖然身高力大,但馳射武伎……[詳細]
歙縣陶行知紀念館
  陶行知紀念堂在歙縣城內(nèi)。紀念館舊為崇一學(xué)堂,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讀之所,內(nèi)陳有陶行知遺物和著名遺聯(lián)“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宋慶齡為陶行知紀念館題辭稱之為:“萬世師表”。陶行知紀念館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小北街。紀念館建成于1984年,由瞻仰廳、放像廳、書畫廳和5個大展廳組成。瞻仰廳正中是陶行知半身塑像,身后上方是宋慶齡題匾“萬世師表”,正面是毛澤東題詞“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屏風(fēng)正面是陶行知手書“愛滿天下”,背面是-題詞“學(xué)習(xí)陶行知教育思想,促進教育改革”,柱子上是郭沫若手書陶行知名言。陶行知紀念館東眺問政山,南瞰長慶塔,西鄰許國石坊,北附崇一學(xué)堂(陶行知少年就讀處)。新建部份與老館銜接,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仿徽派建筑青瓦粉墻,高脊飛檐,花窗格門,徽派雕刻,匾額楹聯(lián),曲徑迥廊,庭院花苑,好一派徽文化神韻。館名乃1984年初建時,三進中南海,請……[詳細]
黃田洋船屋
  黃田洋船屋位于涇縣榔橋鎮(zhèn)。經(jīng)過四季風(fēng)雨和歷年霜雪,至今,洋船屋風(fēng)范依舊,古韻依存。那青磚黑瓦于陳舊清幽間訴說著歷史的曲折幽深,見證著主人的聰明才智。追尋洋船屋那散發(fā)出的獨特魁力,你會被一種美所深深感動。洋船屋在涇縣黃田鄉(xiāng)境內(nèi),其外形酷似輪船,人們稱之為洋船屋。在清朝中期,上海等港口才剛剛出現(xiàn)洋船,而在交通閉塞的黃田山區(qū),就已造出了設(shè)計精巧、結(jié)構(gòu)別致的洋船屋,堪稱是件奇事。洋船屋,又名篤誠堂,建于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圍以高墻,兩側(cè)開有深渠,圍墻及屋體皆仿輪船外形依地勢而筑!按^”呈尖角狀,院墻的尖端微微上翹,院內(nèi)的花園和塾館,其高度不出院墻,亦無明顯高差,唯“梅家村塾”兩層,上層露于墻頭之上,似“駕駛室”樓艙,艙腰為高層住宅和廳堂建筑,體積龐大,似為“客艙”,其中馬房與廚房兩處的院墻,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馬頭墻,借以遮蔽里面的建筑。源于黃山脈的鳳子河水,沿著洋船兩側(cè)開鑿的深渠奔瀉而去。登高俯瞰,……[詳細]
合肥開福寺
  開福寺,位于安徽省省會合肥市西郊大蜀山之南麓,是唐代蜀僧慧滿法師卓錫弘化之所。總建筑面積3萬2千平方米,可容納常住僧人百人以上,滿足各界信眾禮佛、朝拜、聽經(jīng)聞法需求,也可供廣大香客、游人參拜觀光。據(jù)史料記載,唐貞觀(公元626年至649年)以前已建有開福寺,距今有1400年左右,相傳慧滿法師在此大演《法華經(jīng)》,為百姓祈雨救生,超度淵濟龍神,留下-利生、世代稱頌之佳話。抗戰(zhàn)中古開福寺被日軍飛機炸毀。明代詩人龔志益在《游大蜀山》中贊嘆道:“十年前此問巖阿,醉臥南窗共放歌”。清朝末年“蜀山雪霽”被評為廬陽八景第一景,今人的“蜀山春曉”亦列為合肥十景前茅。安徽省佛協(xié)會長、明教寺方丈妙安大和尚立下宏圖大愿,決心在自己有生之年親率兩序大眾重建開福寺,要把開福寺建成江淮第一流的叢林寺院,人間凈土,以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開福寺主體建筑有山門、山門殿、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報恩塔、祖師殿、伽藍殿……[詳細]
211、竹山書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竹山書院
  雄村的桃花壩、桂花廳、八角亭和竹山書院,彼此映襯,蔚為壯觀,自清乾隆以來,為古歙一大勝景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歷史背景這些建筑是乾隆二十年(1756年)前后建成的,為戶部尚書曹文植伯父干屏、生父青兄弟所建。清初,曹氏為鹽商,至曹堇飴時,已成豪富。曹堇飴臨終二子干屏、青于竹溪建文閣,創(chuàng)書院,修社祠,筑園庭。兒遵父命,于乾隆初著手籌建,歷十余年乃成。風(fēng)景描述竹山書院兩旁的石鼓和大門上方斗大的“竹山書院”的題額十分醒目,入門處豎立了一個木屏,兩廊皆方形石柱,正廳宏大寬敞。正壁懸蘭底金字板聯(lián)一付,上聯(lián)是“竹解心虛,學(xué)然后知不足”,下聯(lián)是“山由簣進,為則必要其成”。聯(lián)為曹文埴所撰寫。桂花廳在桃花壩東首和竹山書院相連。園中植有桂樹數(shù)十株,有月月桂、八月桂等多個品種。桂花廳名為:“清曠軒”。軒廳正壁有曹學(xué)詩所撰寫的《所得乃清曠賦》。軒柱懸隸書聯(lián)對:“暢以沙際鶴,兼之云外山”。軒廳上額匾為篆書“所得乃清曠”……[詳細]
212、奶奶廟
奶奶廟
  在蒙城東北十五里,蒙宿公路北岸,有一座廟---奶奶廟,它修建于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當時唐朝初建,天下稍定,統(tǒng)治者為鞏固他的統(tǒng)治,利用佛教來麻痹人民的意志,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廣修寺院。大將尉遲敬德屯兵蒙城板橋橋東畢集。派人在蒙修了不少寺院,奶奶廟就是其中之一。泰山為五岳之首,山頂碧霞宮,有一座寺廟,叫泰山奶奶廟,此廟修成后也以泰山奶奶廟命名。原地址在吳寨東四百米楊洼。1990年有人拉土在那里挖出一口井,用磚砌成的,還挖出一個陶罐。據(jù)推測,可能是當時和尚吃水用的。后來經(jīng)過多年,廟宇失修毀壞。明朝萬歷年間,當時蒙城隸屬鳳陽府,經(jīng)過和尚化緣,地方知名人士募捐又在今吳寨南二百米,重修此廟。為紀念那些修廟捐款的人,廟門兩側(cè)的石碑上雕刻著他們的名字,石碑至今尚在。奶奶廟當時占地百畝,南邊是前大殿,石獅把門。東西各有三間廊坊,門兩旁各有一個石鼓,兩邊墻上各有一塊石碑。寺廟正中是一尊泰山……[詳細]
銅陵長江公路大橋
  銅陵長江公路大橋位于銅陵市羊山磯下游600米處,是徐州至屯溪南北貫通線跨長江天塹的特大橋梁。大橋全長2592米,其中主橋長1152米,引橋長1440米,橋面寬23米,作為預(yù)應(yīng)力鋼筋混凝土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其綜合性能屬國內(nèi)一流,國際先進。大橋橋身輕盈美觀,體現(xiàn)了當代橋梁建設(shè)的美學(xué)思想。一橋飛架,全盤皆活,銅陵大橋的建成對于貫通淮北、江淮和皖南之間的交通聯(lián)系,緩解大江南北交通運輸緊張狀況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加速了銅陵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從而奠定了銅陵市作為安徽腹地一個中心城市的基礎(chǔ)。此外,其橋南公園建成了“鳳凰涅粲”、“錨鉆”、“功德碑亭”等許多小品景點,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觀光游覽。長江灌育華夏,被澤子孫,天之驕子,源遠流長。長江流經(jīng)安徽境內(nèi)四百余公里,沿岸物產(chǎn)豐饒,工業(yè)基礎(chǔ)雄厚,且有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等棋布其間,山水之秀,殊于天下。然自古長江亦為天塹,陰路塞途,枘斷南北,制約經(jīng)濟,苦患久矣。而今……[詳細]
佛圖寺摩崖石刻
  佛圖寺摩崖石刻位于太湖縣城西北20公里寺前鎮(zhèn)佛圖村佛圖組村境內(nèi)大尖山上。公元316年晉代天竺高僧佛圖澄云游到此并建佛圖寺而得名佛圖山。佛圖寺摩崖石刻分布在寺四周的石壁上。佛圖山,山高險峻,摩崖石刻眾多,部分石刻因年久風(fēng)化,不可盡辨。其中,以明代石刻尤為引人注目,最為突出的要首推明代哲學(xué)家羅汝芳和太湖知縣李盛英、清代太湖縣知縣王大謨、清初詩人馬人龍等。清乾隆縣志載,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曾到佛圖山游覽,并留有詩賦石刻,惜年久現(xiàn)難以尋覓蹤跡。清人王大謨書《游佛圖寺》詩,位于入山口路徑右側(cè)的“屏風(fēng)石”,長7.2米,高3米,面平如削,宛如屏風(fēng),詩44句,220字,石刻面積15平方米。進入佛圖山,有一天然石門,由三塊巨石二峙一覆形成,明人李盛英在其檐額上篆刻“天就門”三字,門內(nèi)右石壁上陰刻有羅汝芳行書“閩獅界陳時范仰山林鵬肝近溪羅汝芳乙卯秋書天石紀游”24個字,左壁刻有無名氏行書“洞門深鎖”四字,頂部有石……[詳細]
潛口古建筑群
  介 紹 離開黃山溫泉后乘車下行約60公里至紫霞峰下,便可見到,故又稱“紫霞山莊”,系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莊面積16000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將散落在附近的10座典型的明代建筑集中一處,形成了今天獨具風(fēng)格的明代山莊。 這十余座明代古建筑是蔭秀橋、石牌坊、善化亭、樂善堂、曹門廳、方觀田宅、司諫第、吳建華宅、方文泰宅、蘇雪痕宅等。 蔭秀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為單孔拱橋,它由當?shù)啬峁贸鲑Y所建,橋的一頭是尼姑庵,另一頭是雞犬相聞的村莊。 走過蔭秀橋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的石牌坊。牌坊正面無題字,只雕著一個齜牙咧嘴的“鬼”,手里拿著一支筆,腳上踏著一只方形大斗,“鬼”與“斗”合起來為“魁”,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 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步出善化亭,順山而上,即見第一座民宅“善堂,又稱耄耋廳,建于明代中葉,此堂是供族中80歲以上的老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