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安五帝廟位于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的懷安半島,為供奉福州民間傳統(tǒng)信仰的五帝(張元伯、鐘仕秀、劉元達、史文業(yè)、趙公明)的祠廟。建筑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為608平方米,內有戲臺、天井、鐘鼓樓(龕樓)、正堂、后殿、側院等。大門為牌樓式,上有卷書;戲臺歇山頂;正座封火墻二坡頂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部分構件為明代遺跡,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游廊兩側瓦面擋水墻上有泥塑人物浮雕,雕刻精美。2015年公布為第六批市級文物![詳細] |
高湖南湖鄭氏宗祠位于倉山區(qū)蓋山鎮(zhèn)高湖村高湖市場旁,始建于明正德年間,由吏部驗封司鄭善夫捐資倡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占地854平方米,南偏東85度,由門樓、前廳、廳堂、廂房、天井等組成。門樓為牌樓形式,檐下如意斗拱出跳,重檐懸山頂,大門處有一對石抱鼓。進門處有龍鳳藻井,兩邊游廊,第一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柱;二進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均穿斗式構架,雙坡頂。原先戲臺已倒塌,照壁已被更改。原有……[詳細] |
獅山林尚書家廟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林浦獅山村,又名宮保祠,系明代南京兵部尚書林瀚建造的家族祠堂,為閩中望族林氏家族“三代五尚書”、“七科八進士”的紀念物。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1987年再次重修。廟為木結構,坐東北向西南,由門樓、廂房、戲臺、回廊、大廳、天井組成,占地669平方米。門樓為牌樓式,檐下用如意斗拱出跳,重檐四坡頂。額匾書:“世宮保尚書林公家廟”。門……[詳細] |
琉球墓園琉球墓園在福州市倉山白泉庵。1986年,在清代安葬琉球來華亡故人員的墓區(qū)范圍內建造,墓園占地面積3120平方米,內有8座琉球墓。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國和琉球便開始往來,福州被指定為中琉交通港口。凡琉球貢船及謝恩使、慶賀使、進香使和留學生等所乘船只,均須在福州登陸。據(jù)載,在此亡故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大多數(shù)就地埋葬,F(xiàn)福州地區(qū)的琉球墓除墓園內8座外,還有白泉庵周圍4座、高蓋山2座、……[詳細] |
螺洲孔廟,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螺洲鎮(zhèn)吳厝村。是福建省乃至全國少有的非府非縣治理的鄉(xiāng)鎮(zhèn)一級孔廟,也是福州地區(qū)目前僅存的兩座孔廟之一。螺洲孔廟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螺洲鎮(zhèn)吳厝村,始建于南宋,明成化十年(1482年)吳叔和重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隆慶二年(1568年)兩重修,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并塑孔子像及顏淵、曾參、孔*、孟軻四像,清道光辛巳(1810年)……[詳細] |
天安堂于咸豐六年(1856年)落成。位于福州市倉山區(qū)天安里15號,是美國美以美會福州創(chuàng)建的最早的教堂之一,是美以美會福州教區(qū)活動的中心。光緒三年,基督教福州年議會在該堂成立。清至民國期間,美以美會許多重要會議均在該堂舉行。1966年“文革”開始后,教堂被占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落實宗教政策,退還教堂,1980年9月1日正式恢復活動。該堂恢復后,為各教派聚會的場所,參加禮拜的信徒上千人。每月第二……[詳細] |
洪塘張經(jīng)祠位于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洪塘社區(qū),為祭祀明代抗倭名將張經(jīng)的祠堂。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清嘉慶元年(1796)重修。總占地592平方米,由大廳、回廊、文昌閣、庭院等組成。大廳雙坡頂,抬梁穿斗式減柱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七柱,四周游廊。左右?guī)勘桓慕榇u混結構,封火墻也已改造。該祠堂1949年后曾被占為糧食加工廠使用。“大躍進”等時期對建筑屢有改建,破壞嚴重。1992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詳細] |
鄭震霆抗日救亡夜校舊址位于福州市倉山區(qū)蓋山鎮(zhèn)高湖村鄭氏祠堂。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福州各界成立“福建抗敵后援會”、“福州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等團體,中-員鄭震霆等人發(fā)起組織福州青年抗敵宣傳工作團,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抗日宣傳活動。鄭震霆三兄弟和中-員林白、何友恭、林永貞等人在鄭氏祠堂開辦夜校,宣傳抗日救亡。后將夜校擴辦為茭湖小學,在祠堂組織抗日后援隊,同時發(fā)動群眾開展革命活動。鄭氏祠堂為明……[詳細] |
城門山石刻造像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城門村城門山巔飛來石,西南面500米為城門中心小學。該造像系于一塊風動石下的礎石上鑿造佛龕,龕內有地藏王、泗州文佛、侍者等四尊浮雕造像,地藏結跏趺坐于蓮座,手秉禪杖,高0.74米,寬0.41米,泗洲文佛高0.71米,寬0.34米,侍者高0.61米,0.19米。兩邊鐫刻“紹興壬午(1162)梁全造”等大字。在此塊石頭的臺基上還刻有“元豐五年(1082)夏月初十日石”。1……[詳細] |
福州金山寺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為它的形狀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鎮(zhèn)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如今,這里仍可尋見古時的金山寺八景:“洪塘古渡”“石倉秋煙”“妙高鐘聲”“半洲漁火”“云程石塔”“巴山風帆”“環(huán)峰夜月”“旗麓斜陽”。如果在金山寺憑欄遠眺,可見碧波蕩漾,風帆浮動。福州最長的公路大橋洪塘大橋就從金山寺不遠處跨江而過。金山四周水流洶涌,白浪滔滔,有“砥柱中流……[詳細] |
魯貽圖書館位于倉山區(qū)麥園路13號(麥園路、立新路口),建于民國33年(1944年),占地369.2平方米;為前半部分一層、后半部分二層、帶有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原為二層磚木結構民居。民國33年(1944年),江秀清等人為紀念黃展云而創(chuàng)設圖書館;當年10月,福州二次淪陷,至民國34年(1945年)5月光復,建館工作停滯。民國34年(1945年)7月,魯貽圖書館才正式落成開館。圖書館在19……[詳細] |
螺洲尚書第位于倉山區(qū)螺洲鎮(zhèn)店前村江墘埕3號,懸“尚書第”橫匾,是陳若霖故居建筑群的一部分。該建筑原為陳若霖三子、九江知府陳景曾的住宅,與賜書軒(江墘埕2號)之間有小門相通,庭院中有活動戲臺。由陳景曾的后裔出資修復![詳細] |
濂江書院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林浦濂江村泰山宮東,又稱文昌宮。始建年間不詳,相傳朱熹曾在此講學,并題有“文明氣象”四字,占地764平方米,F(xiàn)為清代建筑。書院坐南向北,木結構,單檐歇山頂。角檐翹脊,上飾灰塑卷草,下施角魚。木結構,穿斗式構架。雙層樓房面闊三間,進深五柱。上層樓前及兩側設樓廊,右側辟為朱子祠,樓前有小庭院,石砌地面,前有石欄桿、欄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四周墻垣護衛(wèi),現(xiàn)為小學詩堂。前院前短圍……[詳細] |
連坂橋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連坂村九曲山北面連坂河上,為石構單孔平梁橋,南北走向。全長15米,面1.41米,引橋由7級臺階構成,現(xiàn)破損嚴重。兩岸各用塊石疊砌為單面階梯橋臺,兩橋臺之間相距5米,上架二條長7.5米、厚0.54米,其中一條寬0.92米石梁。臺間架設兩條巨大石梁為橋。梁石上雕刻“當境連蒲與妻林十六娘為所生父母造橋一所,愿家國平安,同沾利祿。上元辛亥歲八月三日造”銘文。文物登記為唐代橋梁,現(xiàn)較多……[詳細] |
獨立廳位于倉山區(qū)梅塢路9號,為橋南公益社、同盟會福建支會總機關舊址,又名“獨立廳”,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見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四月,劉杰、林雨時、陳毓鑫和王鴻滋等人向清政府注冊成立橋南公益社,舉鄭祖蔭為社長,名義上辦理勸葬、戒煙、施醫(yī)、救火等公益事業(yè),暗中進行組織和宣傳革命;該社成立時先設在倉前山馮巷鋪(今巷下路)的古榕書院,后因成員增多,移至梅塢路本建筑內,對外稱“丙午俱樂部”,實為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