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作新墓是近代民主革命者陳作新的墓地,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上,是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陳作新墓在黃興墓廬的東南角。1911年10月22日,陳作新率新軍攻占長沙,10月31日,新軍管帶梅馨發(fā)動兵變,陳作新與焦達峰同時被刺犧牲1912年葬此。陳作新墓占地面積約145平方米。墓呈圓形,花崗石墓基,三合土蓋頂,封土堆底徑3.2米,高0.3米,片石圈圍。墓后立祁陽石碑三通,主碑刻“恤贈左將軍湘軍首義都督陳公……[詳細] |
國民革命軍第73軍抗戰(zhàn)陣亡將士公墓位于長沙市岳麓區(qū)桔子洲街道師大社區(qū)岳王路。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侵華日軍先后3次大規(guī)模進攻長沙。73軍于長沙外圍抗擊日軍,將士作戰(zhàn)英勇,使日軍進攻受挫,傷亡慘重。為紀念73軍抗日殉國將士,1946年在岳麓山赫石坡修建公墓。公墓由公墓區(qū)和南、北兩處紀念設(shè)施構(gòu)成。公墓區(qū)由忠義觀、陵墓、紀念碑、石階、墓廬等組成,忠義觀內(nèi)供奉73軍陣亡將士骨灰。公墓是國家級抗戰(zhàn)……[詳細] |
麓山寺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腰,此為省內(nèi)最古老的寺廟建筑之一。清康熙《岳麓志》曰:“岳麓寺在風云亭右,西晉秦始四年創(chuàng)建,歷代主持禪燈不替,昔稱長沙第一道場,隋唐以前,塔廟尤盛……”。光緒《善化縣志》:“岳麓寺舊志作萬壽寺、古鹿苑、慧光寺!睔v經(jīng)圮建,保存至今。南朝劉宋元徽元年至四年(473-476),湘州刺史王僧虔重修。梁紹泰二年(556),湘州刺史王琳開甘露門,重修殿宇。隋開皇九年(5……[詳細] |
禹之謨墓時代為民國。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此為同盟會湖南分會著名烈士禹之謨之墓冢。墓石制,長方形,平頂,呈三級臺階狀。長2.5米,寬1.6米。坐西北朝東南,花崗巖石砌圓形墓圍,后置漢白玉石碑3塊,中碑豎刻“烈士禹之謨墓”。右碑刻墓志銘,左碑刻禹之謨獄中《遺在世同胞書》。墓前為碎石坪,上有石桌、石香爐及石鼓4。塋地29平方米,周有松竹環(huán)繞。禹之謨(1866—1907),湘鄉(xiāng)縣青樹坪(今屬雙峰縣)人……[詳細] |
蔣翊武墓,位于長沙市岳麓山半山亭上方、麓山寺正門下約20米處。1916年9月,自桂林遷葬于此。墓區(qū)為一空曠平地,占地約400平方米。墓冢居中,花崗石砌平臺四級,上建有方形頂碑塔,高約4米,花崗石琢成,中嵌漢白玉墓碑,高2米,寬0.7米,碑心朝東,楷書蔣公翊武之墓六字。墓前有片石山道導入。墓后青松赤楓。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覃振墓位于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岳麓山,1996年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覃振(1885年-1947年),原名道讓,字理鳴,湖南桃源人。中國同盟會的發(fā)起人之一,歷任南京國民政府-副院長、代理院長,-副院長等職務(wù)。1947年4月18日在上海病逝,次年葬于岳麓山![詳細] |
焦達峰墓在麓山寺東側(cè)。焦達峰乃瀏陽縣人,同盟會會員,武昌起義后,和陳作新組織湖南會黨和新軍進攻長沙,后因立憲派譚延凱策動新軍叛變,兩人同時被害,都葬在岳麓山。墓碑上刻有“達向九宵云路近,峰離五岳眾山低”的詩句,贊揚他們?yōu)楦锩鵂奚膫ゴ缶瘛=惯_峰墓于1912年(民國元年)公葬于岳麓山,整墓占地400平方米。墓葬呈園形,墓塋以花崗巖石砌圍護,墓后嵌入漢白玉石碑三通,墓后正中有劉人熙于民國二年所題寫……[詳細] |
湖南師范大學早期建筑群位于長沙市岳麓區(qū)桔子洲街道辦事處,年代為1956年。2019年,湖南師范大學早期建筑群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湖南人民革命大學早期建筑群位于長沙市岳麓區(qū)西湖街道辦事處。年代為1953年。2019年,湖南人民革命大學早期建筑群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長沙會戰(zhàn)——岳麓山抗戰(zhàn)舊址群位于長沙市岳麓區(qū)桔子洲街道辦事處,年代為1936~1946年。2019年,長沙會戰(zhàn)——岳麓山抗戰(zhàn)舊址群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唐生智公館公布時代民國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04—0076公布地址岳麓區(qū)橘子洲街道桔洲中村類 別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機關(guān)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 保護范圍和建設(shè)控制地帶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發(fā)[2011]21號)文件《關(guān)于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公布:保護范圍:以外墻墻基為起點,四向各至30米處。建設(shè)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5……[詳細] |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中國的抗日局勢日益嚴峻。8月28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指定3人分任長沙臨時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三校在長沙合并組成長沙臨時大學。經(jīng)商議,校址最終定在長沙韭菜園的湖南圣經(jīng)學校。10月,1600多名來自三校的師生經(jīng)過長途跋涉陸續(xù)來到長沙,其中包括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馮友蘭、金岳霖、潘光旦、吳有訓、顧毓秀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