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山防倭烽火臺在爵溪街道東的周家山小山頂上。該臺1999年調查確認為清代建筑,是爵溪所管轄之烽堠之一,與城西另一烽火臺(無存)成犄角之勢,為防倭報警而設。目前建筑實體基本完好,背山面海,視野寬闊,臺基近方形,占地約一百平方米。臺身呈梯形,四面亂石砌成,內實泥土。臺高5.6m,東西兩面底寬各10m,頂寬各5.9m,南北兩面底寬各10.6m,頂寬各6.3m。臺頂中間略顯凹形,未見其他遺跡。……[詳細] |
浙東區(qū)委舊址,在余姚市梁弄鎮(zhèn)橫堪頭。中國0浙東區(qū)委員會1942年7月(一說8月)成立于三北,下轄三北、四明、會稽、浦東四區(qū)的地委,統(tǒng)一領導浙東地區(qū)的黨、政、軍工作。1943年4月下旬進駐梁弄。舊址是一木構舊式民房,有正屋9間,廂房4間,都有樓。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第一次浙東人民代表大會、魯迅學院浙東分校等舊址亦在梁弄附近。舊址經修復后對外開放。景點位置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鎮(zhèn)橫坎頭村……[詳細] |
戊己橋位于寧?h胡陳鄉(xiāng),東西向橫架于胡陳港尾部的大麥塘中堡溪上,距縣城23公里,橋北二里為西張村,橋南二里為田岙村,為寧海到胡陳、長街的古道,至今仍是力洋和西張村通向橋南車家村的交通捷徑。據(jù)《寧海縣志》記載,戊己橋始建于清代道光戊申年(公元1848年),成于道光己酉年(公元1849年),各取起迄舊式紀年中的第一字作橋名,因名“戊己”。橋為跨海柱石石板平橋,初建時可通航。橋體全長150米,有48孔,……[詳細] |
乍見百梁廊橋,無不為這座保護完好氣勢磅礴的古橋而激動,廊橋似一條黑色巨龍,橫亙在寬達百米的鄞江中游,即鄞縣洞橋鄉(xiāng)蕙江村。鄞江,古稱小溪江或蘭江,起自“四明鎖鑰”的鄞江鎮(zhèn),經過百梁廊橋與奉化江會合后流向三江口。從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至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在長達421年的歷史中,鄞江鎮(zhèn)曾是古明州?縣的縣治,管轄慈溪、鄞縣、奉化、象山、翁山(定海)5縣。唐代神龍元年(705年)在小溪江畔的……[詳細] |
彭山塔為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慈溪縣令霍與瑕所建,稱為邑之“文筆峰”,是慈城古老文明歷史的標志。 塔原為磚木結構(塔內的木結構早已朽損無存),塔身呈平面六角形,共7層,高約22米,每層面均有壺門。 按雍正縣志始作鵬,按光緒慈溪縣志彭山塔,彭山浦,皆作彭,不明何故。……[詳細] |
成之莊位于泗門鎮(zhèn)西大街社區(qū)望安路,建于清后期。坐北朝南,有門廳、儀門、主樓、后罩屋及東西廂房、側屋組成,規(guī)模較大,格局完整。該宅系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期余姚十八局起義的泗門地主頭目謝敬宅院,是浙江省現(xiàn)存為數(shù)較少的地主莊院之一。2010年4月26日,成之莊被公布為余姚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泗門謝氏始祖祠堂位于余姚市泗門鎮(zhèn)后塘河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間,由明代余姚籍狀元謝遷倡議建造,F(xiàn)存建筑除門樓外均為清代重建,占地2200多平方米。該祠坐北朝南,由門樓、前廳、中廳、后樓、積谷倉組成,規(guī)模較大,格局完整,彩繪生動,是浙東姚北地區(qū)古代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詳細] |
陳魚門故居位于蔣祠巷3號。共三進,第一進為小洋樓,第二進為民國時期較典型的近代建筑,第三進為晚清期建筑,三合院,座北朝南,主樓五間二弄重,兩廂房為重硬山式樓房。陳魚門(1817—1878年),字政鑰,號仰樓,鄞城(今寧波市鄞州區(qū))人,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拔貢,曾任內閣中書,加三品銜。太平天國期間,陳魚門主持善后局,與英國駐寧波領事夏福禮交往甚密,常以打麻將為娛。此后,陳魚門又到上海經商,……[詳細] |
淳熙井舊稱“縣署井”,井口直徑一米,深約七米,井體石砌,沙底,保存完好,原建石井欄仍存,上刻“淳熙三年重陽日建”八字,字跡清晰可認。此井久旱不干,井水清澈甘潤,歷來為人們所稱頌。……[詳細] |
姚江水利航運設施及相關遺產群由陸埠大浦口閘、丈亭三江運口老街和姚江大閘組成。2011年1月被公布被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白洋湖、里杜湖越窯遺址位于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白洋湖、里杜湖湖畔,西距越窯中心產地上林湖約2.5公里,由白洋湖、里杜湖兩個窯址群組成,以白洋湖石馬弄和里杜湖楓樹灣、栗子山窯址分布密集,1982年分別被公布為慈溪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白洋湖窯址群位于白洋湖西岸及杜、白兩湖連接處的近岸山坡上,由唐至北宋時期的12處窯址組成,遺存散布面積約27,270平方米。在1999年和2002年進行的石馬弄窯址二期搶救……[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