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又稱孔廟,其遺址即今華陰市委院所在地。明洪武初年(1368-1370)華陰縣丞黃文明為祭祀孔子先賢和興辦教育而建。清康熙、雍正、嘉慶年間多有修葺。光緒三十一年(1905)知縣崔肇琳重修,大部分建筑今已毀廢,僅余其主體建筑大成殿。雖外觀保存完整,但內(nèi)部已改造為模式,成為市內(nèi)各界人士研究和商振興華陰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大計的主要場所。大成殿坐落在高大的方形臺基上,殿寬五楹,進深三楹,為歇山式單檐結(jié)構(gòu)。其建筑雕梁畫棟,宏偉壯麗。昔日殿內(nèi)正位供奉至圣先師孔子石刻圣像一座,像鑲嵌在暖閣壁上。相傳畫像出于畫家吳道子之手。像兩邊正位配以孔夫子弟子復(fù)圣顏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述圣子思子、亞圣孟子的木主牌位。正位兩側(cè),立有促由、冉耕、冉求七十二弟子及朱熹等牌位。殿東兩院各立有歷代先賢、先儒的牌位計146個。文廟的建立與祀禮,是古代華陰重視文化教育的真實寫照。王宏撰《重修孔子廟碑》記述:“郡邑有廟,以祀孔子也,載在典禮久矣……”然幾經(jīng)風(fēng)雨,廟墻坍頹,唯清順治十五年,知縣劉瑞遠到任后,政治清明穩(wěn)定,民心字寧思治,于是便“眷顧,學(xué)?畱研掭荩觎栜宪,易朽興頹”,在財不以賦、力不以役的情況下,使大成殿能有……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