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塔位于平昌縣巖口鄉(xiāng)方山村,坐西南朝東北。石結(jié)構(gòu),形狀如毛筆,實心塔。塔通高17米。塔基為四邊形,邊長3.1米,塔身為六邊形錐體,底邊長1.65米,塔頂為攢尖頂,東北面塔身開一拱形門,拱門高1.35米,寬0.6米。塔均用條石砌成,素面,無圖案。此塔規(guī)模較大,是平昌縣境內(nèi)保存最完整的石塔。……[詳細] |
竹山寺塔位于平昌縣響灘鎮(zhèn)竹山村,該塔坐西朝東。石質(zhì)仿木結(jié)構(gòu),七層樓閣式攢尖頂塔,通高6.3米。塔基高0.6米,分三級,逐級上收,每級高0.2米。第一級為四邊形,第二級為六邊形,第三級為四邊形。塔身第一層為四邊形,高0.85米,邊長0.87米。第二至七層均為八邊形,層層內(nèi)收。塔的東面一至三層開窗。第四層塔身外刻人物像六尊,第二、三層墻身外有文字記載和題款。塔的整體為實心。該塔造型美觀,工藝精湛,為平……[詳細] |
劉伯堅故居省級保護單位,位于龍崗鄉(xiāng)龍崗社區(qū)居委會,1937年維修,面積共538平方米,其中32號房,坐東北朝西南,建筑面積250平方米,單檐硬山式,穿斗結(jié)構(gòu),板壁,面闊三間14米,進深四間18米,廊寬1.87米,通高7.85米,檐高5.47米;33號房,座西南朝東北,建筑面積286平方米,木結(jié)構(gòu)單檐硬山式屋頂,穿斗梁架、板壁、面闊三間11米,進深四間26米,通高8.08米,檐高4.95米。劉伯堅烈……[詳細] |
吳鉦官邸位于白衣鎮(zhèn)白衣庵社區(qū)居委會,坐西北朝東南。復式三進四合院,占地整個長62.82米,寬37.57米,面積2360.1平方米。山門高4.95米,寬4米,為石方柱弧形頂。八字墻和圍墻,均用薄形粘土磚以丁字形砌成,墻頂部為青筒瓦屋面,基座飾獸頭形花紋,門高2.45米,寬1.8米。圍墻寬37.57米,長62.82米,高4米。第一進四合院寬37.57米,進深16.02米。第二進、第三進四合院圍墻長46……[詳細] |
皇家山風景區(qū)AAAA 皇家山景區(qū)位于平昌縣西興鎮(zhèn)皇山村、白龍村、五童村、光明村和土埡鎮(zhèn)晨光村境內(nèi),幅員面積12.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0.6%,是集翻山鉸子文化體驗、茶旅康養(yǎng)等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勝地,現(xiàn)為4A景區(qū);始疑缴綆n起伏,松林密布,庫、塘、河交錯其中,素有“九彎十八溝”之稱。清晨,裊裊云霧漫跡山間,淹沒山脊,突兀的山峰似孤島聳立,形成稀有的低海拔云霧景觀——皇山云海;太陽躍出云海,在衍射和漫反射的共同作用下,……[詳細] |
陰陽山位于四川省平昌縣石埡鄉(xiāng)場鎮(zhèn)的東南側(cè),幅員遼闊,由炮臺村的重石嶺綿延至迎風村的大屋基,高險岫一帶,主要包括小罐子山,陰陽嶺,青杠梁,缸廠梁,袁家梁,彭家梁,倪家梁,學堂嶺,護官寨,印盒寨等組成,長達二十余里。本鄉(xiāng)炮臺,向陽,黃桷,大營,迎鳳五個村的絕大部分面積被其囊括在懷中,過去因為其山頂?shù)闹虚g有一條古老的官道(因2007年部分村民,社會賢達,名士自籌資金修建鄉(xiāng)村公路(紅軍路)而毀壞,現(xiàn)仍有明……[詳細] |
八廟山位于四川省平昌縣石埡鄉(xiāng)場鎮(zhèn)東南面,依靠罐子山和陰陽山并行向南延伸至板橋河的九道拐,與達州市的北山鄉(xiāng)隔河相望。西南側(cè)至電叉河溝的大巖嵌與青鳳鄉(xiāng)的佛爾堂隔河相對。西側(cè)在陽雀嶺山下沿劉家溪與青鳳鄉(xiāng)龍井村陳家扁相隔。主要由鶴項頸,觀母巖,磚兒墳,牛叉丫,團包梁,姚家壩,來鳳大壩(舊稱夏房壩)缸家坡,陽雀嶺,羅樂壩(指羅樂東壩)等組成,綿延十余里。占據(jù)本鄉(xiāng)羅壩村,向陽村部分來鳳村全部面積,地勢較陰陽山……[詳細] |
來到院門,兩根石桅桿高聳,大約1丈5高,形狀如筆,從天而下,垂直懸掛,四方單斗,八角形的桿身和石墩,完整地結(jié)合在一起,是考中舉人的標識。石墩旁左右各立一張石板,上面雕刻著精美圖案,小鹿仰著頭,張望著樹上的嫩葉,樹葉上滾動著圓形的露珠,細嫩可見,惟妙惟肖;老龍出波,張牙舞爪,騰空而起,身起波隨,浪花四濺,清晰逼真。石板上端正安放著小石獅,小石獅前腳彎曲,斜身側(cè)臥,露牙圓目,注視著院門,工藝之精湛,刀……[詳細] |
蔡家大院,已有400多年歷史的蔡家大院,是典型的川東北民居建筑,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2014年,平昌縣利用蔡家大院閑置農(nóng)房,在保持原有建筑風貌的基礎上進行了統(tǒng)一打造,建成巴山農(nóng)耕文化陳列館,將保護和展示融為一體,蔡家大院迎來新生。兩個大型的四合院,用穿堂連接在一起,登上3米多長的三步石階,過穿堂,到上面的四合院。四合院在四川民居建筑格局上較少,多以三合院常見,以這樣兩個大型的四合院連接在一起的建筑……[詳細] |
巴山農(nóng)耕文化陳列館,位于平昌縣龍尾村蔡家大院。館內(nèi)分為“嫁穡惟艱”“春深書齋”“家風綿長”“斯是陋室”“一日三餐”“匠心獨運”“鄉(xiāng)風民俗”和“時代記憶”八大板塊,共展出展品1000余件,再現(xiàn)了昔日農(nóng)村生活場景,彰顯了燦爛的巴山農(nóng)耕文化。一、嫁穡惟艱這里展出的是巴中境內(nèi)種植的五谷雜糧,還有稻谷脫粒用的拌桶、擋席,量糧食用的升子。特別是戽水斗,使用時兩人牽著兩邊的繩子,像跳大繩一樣,將中間用竹子編的斗……[詳細] |
風灘在平昌縣城巴河下游11公里處,是巴河第一大險灘。古時行船至此風險大,故名“風灘”。古灘道由河西“龍舌子”而下,因水急彎多,事故頻生。自清朝康熙年問,于河東鑿新漕口后,船只才改道于此,自此設有灘師。灘頭山頂有一古廟,民稱老觀廟,實為王爺廟,因過往船舟信奉“鎮(zhèn)江王爺”,廟中神像較多,香火不斷。每年正月十五燒香朝廟,人群絡繹不絕。每遇天早,抬著木雕孫悟空神像祈雨,一路人流敲鑼打鼓熱鬧非凡。廟前臨河處……[詳細] |
銅城寨村位于恩陽區(qū)柳林鎮(zhèn)。該村形成于明代,選址柳林鋪,地勢“三寨圍一梁”。至今,不少古街、古城、古廟等名勝古跡保存完好,流傳著許多美麗的故事和傳說。一、四條古街戶戶相連銅城寨村四條老街均屬人字水青瓦屋面,土木結(jié)構(gòu),一層或二層建筑。戶與戶均有堂屋,以堂屋為中心對稱,或闊三間或闊五間,一進二或進三,戶戶相連,頗具規(guī)模。上東街座東向西,全長122米,寬50米。與上西街相對望,中間為青石板古道。街后有獨立……[詳細] |
青木鎮(zhèn)黃桷樹村位于思陽區(qū)青木鎮(zhèn)東北部,距青木鎮(zhèn)5公里,村落森林覆蓋率達68%,占地23.5畝,62戶居民268人。水泥路橫穿村落,通自來水、光釬數(shù)字電視,能就地上學、就醫(yī)、購物、售糧。自遠古開始,黃桷樹牌坊場就是巴中經(jīng)恩陽至漁溪到蒼溪、閬中的必經(jīng)之地,古驛道橫穿其中,是過往客商歇腳避暑之所。黃桷樹村南北靠山,東西兩側(cè)臨山谷,集防盜、交通等優(yōu)勢于一體。古時群眾依山就勢,圍繞驛道(牌坊街)兩側(cè)修建居民……[詳細] |
回瀾橋,亦名古溪橋,在恩陽鎮(zhèn)古溪村。橋高10米、長26.5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巴州知州李汝琬勸捐建造,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建,1952年改建為巴儀公路公路橋,1956年11月新建為長53.6米、寬?米,三孔跨徑各13米的石拱橋,仍名古溪橋。白玉橋,在今恩陽鎮(zhèn)秋溪村與石馬村之間。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咸豐七年(1857)重建,堅固耐用至今。踏泥橋,在恩陽鎮(zhèn)合治村。初……[詳細] |
百人洞位于鳳凰廟村四村和八村七社交界處。由于洞壁鑿有“咸豐十年”字樣,因此估計百人洞建造的年代就在咸豐年間。百人洞是絕壁鑿洞,整個石壁是碩大的一整個石塊,山洞離石壁頂大約一百米,距離石壁底約二百米,崖面成90度直角,右邊鑿一條可供路人進入洞中的通道。恩陽區(qū)鳳凰廟村百人洞百人洞洞口高1. 8米,寬約1. 5米,洞內(nèi)臥室、廁所、廚房、灶臺一應俱全,能供百人生活所需。于百人洞建造的原因,民間流傳為咸豐帝……[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