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大成殿即黌學堂,位于鹿邑縣城內紫氣大道北縣委院內。大殿座北朝南。
據清代光緒版《鹿邑縣志》記載,鹿邑文廟始建于元至正年間(1341-1369),為歸德守觀志能創(chuàng)建,后毀于兵。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縣韓 重建。崇禎末又為流寇所焚。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知縣閔三元復建?、乾、嘉、咸各朝均有修葺。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縣人集資又予翻新。
文廟原有兩廡、戟門泮池、太和之氣、萬古日月牌坊、欞靈門、大門、屏墻等建筑,是一處規(guī)模龐大的縣府學宮。大成殿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等皇帝所頒御書匾額。今僅存大成殿,為清代建筑。
大殿面闊五間23.50米,進深三間14米,單檐歇山頂,頂覆綠色琉璃瓦,琉璃大脊飾滾龍,中置獸駝葫蘆寶瓶。兩端飾鴟尾形龍頭大吻。垂脊飾荷花荷葉圖案,戧脊飾滾龍。檐下一周遍置五踩重昂斗拱。昂嘴雕為卷云狀。四翼挑角高大,整體雄渾凝重,古樸莊嚴。殿內立柱圓形,古樸莊嚴。殿內立柱圓形,圍粗1.50米。覆盆式柱礎。梁枋有彩繪。格扇門窗。檻墻高1.35米,寬2.15米,高3米。檻墻東側嵌植樹碑一方,邊長為0.35×0.35米。門前有臺階七級可通于殿內。該殿現(xiàn)為縣委會議室,1978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殿結構合理,古樸凝重,金碧輝煌,是我縣僅存的幾處古建筑之一,有很高的工藝價值、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為研究清代的建筑史、教育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為本縣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