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譚綸畫像及戚繼光表功碑 (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年代:明
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
位于城關(guān)鎮(zhèn)東湖。戚繼光(1528-1587),字元敬,號晚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調(diào)浙江,任參將,抵抗倭寇,至義烏招募農(nóng)民礦工,編練新軍,作為抗倭主力。他率領(lǐng)“戚家軍”在東南抗倭戰(zhàn)爭中屢立奇功。譚綸(1520-1577),字子理,江西宜黃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jìn)士,歷任臺州知府、海道副使等職。一生垂兵事三十余年,與抗倭名將戚繼光齊名。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百姓在臨海城東建譚襄敏祠,譚綸畫像碑和戚繼光表功碑原立于祠中,清咸豐年間祠毀,清同治五年(1866年)復(fù)建祠,后祠又圮,兩碑移入今址。譚綸畫像碑方首,梯形座。高2.18米,寬1.08米,厚0.13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二月臨海知縣黃誥等立。碑線刻譚綸坐像,篆額“前郡太守譚公畫像”,額下刻題記一篇,凡142字,主要內(nèi)容為歌頌譚綸“有大功于東南”以及“勒像于堂”的經(jīng)過。戚繼光表功碑方首,有梯形座。高2.30米,寬0.94米,厚0.09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九月立。碑額全稱“大參南塘戚公表功記”。碑文31行,滿行163字,楷書,王宗沐篆額,秦鳴雷撰文,陳錫書丹。碑文記述戚繼光在海門、太平、臨海等地大敗倭寇的功績。兩碑是研究明代東南沿海抗倭戰(zhàn)爭的重要史料。
信息來源:浙江文物網(wǎn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