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是集科研、科普為一體的全省地質礦產(chǎn)標本收藏展示中心,位于哈爾濱市紅旗大街263號,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大樓內。
2007年5月18日正式開館,藏品五萬余件,展出三千多件。展廳陳列面積2211平方米,共有7個展廳。陳列方式五彩紛呈、風格各異、主題鮮明、前后呼應。展廳采用聲、光、電、多媒體、虛幻影像等現(xiàn)代技術,集中展示了黑龍江省地質發(fā)展和科學研究成果,充分體現(xiàn)了國土資源管理、地質勘查、礦業(yè)開發(fā)對黑龍江省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其中,一廳(錦繡龍江廳),全面介紹了黑龍江的概況,通過大濕地、大草原、大森林、大耕地的實景模型展示了黑龍江省的秀麗風光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環(huán)形拱抱的展示風格,形成開闊、深遠的視覺效果。以水平比例尺1/20萬、垂直比例尺1/8000的大型電動的黑龍江省國土資源沙盤及沙盤前方的環(huán)形投影屏幕配合同步播放錄像片和解說的形式展示全省的交通、行政區(qū)劃及各種自然資源。自控的抬升和錯動顯示了著名的滿洲里----綏芬河地學大斷面。這種切割剖面的展示手段,新穎獨特、國內首創(chuàng)。
二廳(地質礦產(chǎn)廳),從地質工作、金屬礦產(chǎn)、能源礦產(chǎn)、非金屬礦產(chǎn)、地熱及地下水資源幾個方面展開。以電子顯示模型演示了黑龍江省25億年來的地殼演變及重要礦產(chǎn)的形成。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到聲、光、電技術制作的世界最大的陸相油田----大慶油田石油探采平臺模型和地下自動采煤的虛幻影像。展廳內采自我省雙鴨山的氣煤標本,長1.8米,寬1.3米,重約4.5噸。為目前國內博物館館內展出煤礦石標本之最。
三廳(巖石礦物廳),采用玻璃通透式的結構和鑲嵌墻體上的晶洞,為您展現(xiàn)省內外多姿異彩的巖石和礦物及傳承古代文明的四大觀賞石和四大名硯。觀眾可通過4臺立體鏡觀察礦物及其內部的包裹體、裂紋等現(xiàn)象,讓觀眾與質樸秀雅的寶石礦物以最近的距離接觸;也可以利用兩組虛幻影像觸摸寶石和玉石,更使這些無價至寶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四廳(地質環(huán)境廳),利用小空間大景觀的對仗手法,通過五大連池火山、伊春小興安嶺花崗巖石林、嘉蔭茅蘭溝等微縮景觀展現(xiàn)了地質公園的旖旎風光。利用聲、光、電手段演示了火山噴發(fā)時的情景,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五廳(地層古生物廳),以虛擬影象、旋轉展臺、電動螺旋模型、燈箱展板,配合大量的化石標本,向觀眾介紹了五億年來黑龍江的滄桑巨變和地層古生物知識。
六廳(恐龍廳),以古生態(tài)壁畫、景觀、模型、虛擬影像、地臺、恐龍化石骨架、實物標本相結合的方式,全面、系統(tǒng)地向觀眾介紹了在地質歷史時期恐龍的興衰史。展出的長11.75米、高4.0米的滿洲龍骨架,是嘉蔭縣出土的鴨嘴龍骨架中最大的一具。在觸摸屏、等離子電視全方位的介紹恐龍各種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恐龍拼圖、恐龍賽跑和恐龍下蛋等觀眾參與項目,更能使觀眾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
七廳(猛犸象----披毛犀廳),用大型壁畫配合骨架和實景,展示了該時期古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是在第四紀的松嫩平原上,這塊當時被周圍茂密森林包圍的草原,曾經(jīng)是猛犸象、披毛犀的天下。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集影視技術、多媒體技術、仿真和虛擬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燈光燈效控制技術、等現(xiàn)代化展示手段,充分反映黑龍江省美麗富饒的地域特色,表現(xiàn)了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的統(tǒng)一及展示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
景區(qū)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qū)紅旗大街263號
乘車線路:哈爾濱市內乘26、51、74、76、90、203等路在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站下車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