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祠
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大書法家、詩人黃庭堅,于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被貶到宜州羈管。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9月30日,黃山谷病逝于宜州的南樓。宜州人民非常敬仰黃山谷的高尚品德和淵博學(xué)問,在他逝世以后,人民給他建祠紀念。八百多年來,宜州的黃山祠,迭經(jīng)興廢。從1105年始建,到1986年重建,期間重修或重建達15次之多。
黃山谷病逝當年,宜州人民為了紀念他,即在南樓建起一間簡陋的祠堂,這是宜州建祠崇祀山谷之始。只是祠堂很小,沒有祠名,只有平湖張安國所書“豫章先生”四字匾嵌,懸于祠堂門上。
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宜州太守韓璧在城外建山谷祠,有房6間。祠內(nèi)供山谷先生的木刻肖像一尊,另外建造亭閣一座,名叫“清風(fēng)閣”,閣內(nèi)藏有山谷先生的書法手跡。幾十年后圮廢,遺址至今無法考據(jù)。
宋寧宗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四川建昌人張自明以宜州教授代理知州時,與地方人士商議,在城西門外的龍溪旁(今廣西軸承廠處),買得前黃山谷所住的黎家舊址重建山谷祠。張自明自己捐出俸贏10萬,提州用贏錢20萬,又請得廣西轉(zhuǎn)運判官兼提刑獄方信孺撥鹽運公款24萬。總計面積四十多畝,前面是山谷祠,后面是龍溪書院。整個建筑分東西兩部分,東西各建1個講堂,2個齋室,4個居舍,1個倉庫。祠的后面建造有亭閣一處,收藏黃山谷舊像,寶華亭舊匾以及黃山谷的字跡刻石。四周修建圍墻,有重門,重門內(nèi)有黃山谷親手種植的古松兩株,名為“萬紅門”,門外有一池;池中矗立一塊形如半圭的大石,顏色墨黑,因此取名“墨池”。原來已圮廢的寶華亭修葺一新。山谷祠及龍溪書院建成后,一共立了三塊石碑:一塊是張自明撰寫的《龍溪書院記》;一塊是山谷祠的田畝數(shù)及每年收獲糧食數(shù);一塊是張自明畫的《龍溪書院圖記》。這次興建,是歷代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但是歷經(jīng)宋末、元、明初二百多年變亂,除了僅剩一祠三碑外,其余建筑,田地都圮毀無。
明清時期,在慶遠府供職的不少有識之士多次重修山谷祠,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有幾次。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慶遠府知府、安徽祁門人葉
,用罰款、積粟以及每年祭祀余款,加上地方名人李華樂捐的白銀40兩,在原址重修,建有一個講堂。在講堂墻上,寫有白鹿洞學(xué)規(guī),同時還建有齋室、倉房、廚房,又重修圍墻,修建外門,門上橫匾題名“龍溪書院”;在路口建牌坊一座,牌坊上橫匾題名“黃山谷先生祠”。祠院建成后,用公款買田100畝,每年收入,主要用于祭祀。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慶遠府署知府查禮,捐銀四百余兩重修,祠內(nèi)設(shè)黃山谷木制碑位,并以張自明配祀。這次重修,有堂宇3間,兩旁有廂房,前面設(shè)重門,整修墨池,寶華亭。建成后,查禮規(guī)定每年六月十二日黃山谷先生誕辰之際,舉行隆重祭祀儀式。
清仁宗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廣西巡撫謝啟昆得到代理慶遠府知府宋開衡有重修山谷祠想法的消息,特地捐俸資助,并寄給宋開衡詩一首,以示鼓勵。宋開衡主持這次修葺,重建了山谷祠,奉祀黃山谷,并以范寥配祀。在祠后修黃山谷先生衣冠墓一座。
歷代山谷祠,都是宜州地方人士講學(xué)、祭祀的圣地。每年當值黃山谷先生誕辰之日,人們扶老攜幼,遠近跋涉趕來祭祀。山谷祠內(nèi)蠟炬閃爍,香煙飄渺,祭祀歌聲縈繞不絕!斑z蛻衣冠慷慨詞,景仰一般同,蘇門四學(xué)士,文章氣節(jié)孰如公。南方創(chuàng)造新奇跡,無限深恩重。南樓希絳帳,歌諷歲月延天空,贏得勝名標顯績,開化第一功。祭祀千秋分,宜吾學(xué)界之尊崇!弊掷镄虚g,洋溢著祭祀者對黃山谷的崇敬之情。
后來由于-和種種原因,山谷祠被毀,祠內(nèi)文物大多數(shù)散失,僅存一山谷自畫像。1985年秋,0宜山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人民政府、縣政協(xié)決定在白龍公園內(nèi)重建黃山谷祠。在廣西軸承廠的捐資支持下,1986年春破土動工,同時十月竣工。祠為古式建筑,重檐挑角,琉璃瓦面,祠內(nèi)正中墻上立黃山谷自畫像碑,祠后重修黃山谷衣冠墓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