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縣的西南,一座青峰凌空而起。登上峰頂,可北望石潭,南望黃荊坪、花石,周遭的涓、漣平原盡收眼底。
細看這座山,山體剛直挺拔,滿眼是裸露的黑色石頭,塊塊堅如鐵。如果留神瞻望的話,只見巖縫中的松杉,一棵棵堅韌不屈,一律向著峰頂,爭相挺拔而崛起,向人世間昭示著一種哲理,一種精神氣韻。
烏石峰陡峻,坡度達78度,形似三國名將張飛手執(zhí)的那一桿長矛。山徑如長蛇般蜿蜒,愈上則愈陡。到山頂了,一眼清泉汨汨浸出。泉邊長有花草瓜果。泉水蹦跳著下了山,一個筋斗便下漣水河去了。
上得峰頂,到古廟坐一坐,享受那松間聽月、石上觀泉,蒼松翔如龍,靈花相輝映。當裊裊云煙飄來眼底,而萬千歲月,正匆匆大地走龍蛇。
山頂巨巖上,建有石廟,所砌墻體都是花崗巖條石。廟門向南。其北面,廟背凸出三根石柱,觸目而驚心。廟門上,“烏石峰”三字,蒼勁有力。
人們謁烏石廟,拜的是易公菩薩。
易公何許人也?據(jù)史載:明太祖洪武元年,指揮同知蔡遷,從常遇春追饒鼎臣,下湘潭,殺漢主陳友諒所置參政易華于烏石峰下。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人原本都是反元的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自推翻元朝之后,便各自割據(jù)一方。大家都逐鹿中原,最終朱元璋一手定乾坤,坐了天下!独m(xù)資治通鑒•元紀》載:“湘鄉(xiāng)土酋易華,集少壯居黃牛峰十余年,至是(徐)達使人招之,華率其部眾以降”。易歸順明朝后,仍被任命為湖廣參政。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在武昌查出易華曾助陳部軍糧的糧冊,勃然大怒,令湘鄉(xiāng)田賦(稅)每年再加征十萬八千石。對于朱的無理加征,易華憤然回湘鄉(xiāng),與四十八寨諸豪酋長,歃血誓師,奮起-,一時間,湖南全境都舉起了反明義旗。后來,朱元璋瘋狂鎮(zhèn)壓,弄得人煙滅絕。易華亦被殺。至今,三湘大地還流傳著“朱洪武血洗湖南”的口頭禪。
據(jù)說,易華死后,化作煙云,久久地縈繞在烏石寨。人民不忘其恩惠,塑其像,立廟以祭祀。
時過700年,這峰下又聳起了一座德懷亭、一尊高大的彭大將軍銅像,還有一座將軍墓。
凝望烏石峰上的云煙,一縷緊牽一縷,繾綣地飄移著,久久不愿散去。老百姓的眼眸,年復(fù)一年,久久地景仰這巍峨的鐵石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