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大裂谷位于六安市南25公里處,是一處國內罕見的山裂奇觀。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攻克六安后曾在此屯兵隱藏,憑險而拒。整個景區(qū)狀如三節(jié)蓮藕,窄處僅容一人置腳,寬處可藏千萬精兵。兩側峭壁直立,高數(shù)十丈;有的山體呈負面傾斜,非常壯觀。景區(qū)生態(tài)原始,有遠古的自然韻味。
大裂谷風景區(qū)原名“避王巖”,當?shù)乩习傩账追Q“三道閘”,它位于六安市南部重鎮(zhèn)張店鎮(zhèn)南六公里的崇山峻嶺中,據(jù)《六安州志載》明朝末年,相傳有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自號八大王)在此屯軍避難,故得此名“避王巖”,關于“避王巖”得名還有一種說法,傳說張獻忠,殺人如麻,老百姓聽說他來了,便逃到巖內躲避他,于是后人便把這里叫“避王巖”。
這里的巖石像是一座大山被神斧劈開,兩廂峭壁撐天對峙,中間是一條長約2公里的蜿蜒石階,峭壁下有天然的石崖回廊,隔澗相對,洞內兩旁野花蔥郁,香草點綴其中,青苔染壁、大藤懸掛、清溪跌宕,時有幾時鳥啼,形成清幽、恬淡、深邃的氛圍,令人置身其境、神思遐想久久不愿離去。
三道閘:
一閘險一閘,閘閘景不同。水井入谷口處,為第一道閘;清朝末年莊園大地主左伯齋在谷口建了兩座炮臺,作為一道屏障,有座20米高的木樓,木樓上面有三層,底下有手臂粗的鐵柵欄,迎面木樓上,遍布瞭望孔和射擊孔,遇有土匪來襲,可將莊園貴重物品,搬進谷內,來襲者也只有望樓興嘆!這就是,名符其實的二道閘;不過現(xiàn)在的屏障,木樓,鐵柵欄等已不復存在,有的只是被神斧劈開對峙的懸崖陗壁。繼續(xù)前行是崖壁矗立、無路可走,穿過小水潭,隱約能看到懸崖峭壁之間有一條縫隙,其名“地縫”,循著人工開鑿的石凹,手腳并用往上攀爬,進入谷內,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攀上谷口時,不妨回頭細看兩石壁上閘痕清晰可辨,這就是第三道閘口,谷內就是古時的避王巖。
大王井:
據(jù)史料記載,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當時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被明軍左良玉部追擊到此,避難巖內,因士兵眾多,飲水困難,便命令軍士挖井取水,因張獻忠自號“八大王”,后百姓習慣稱此為“大王井”.
一線天、窺天崖:
這里只有到中午時分,谷底才能見到一縷陽光,故稱為“一線天”。崖壁上方有一條五米寬的地方經年水滴不斷,這是瀑布留下的痕跡,每當雨后,50米的瀑布從天而降,人們只能由瀑底通過,那種氣勢會深深震撼您的心靈,攀上崖頂,抬頭上看,只能看到很少的一點天空,所以此處得名“窺天崖”。
雄起巖:
又稱“點將臺”,這里是張獻忠在此動員所部,重整旗鼓、沖出重圍、點將動員之處,也是他與見死不救的李自成決裂起誓之處,據(jù)說張獻忠離開此地后,壯大隊伍,攻六安破鳳陽轉戰(zhàn)鄂豫皖川陜各省,所向披靡,起義軍發(fā)展到六十多萬人,在成都宣布建立大西國,登基稱帝。
張店鎮(zhèn):張店鎮(zhèn)地處江淮分水嶺,位于六安市金安區(qū)東南方,大別山余脈綿延境內,素有“大別山門戶”之稱,與金安區(qū)東河口鎮(zhèn)、孫崗鎮(zhèn)、施橋鎮(zhèn)、中店鄉(xiāng)、先生店鄉(xiāng)、橫塘崗鄉(xiāng)接址,是舒(舒城縣)、金(金安區(qū))、霍(霍山縣)三和縣道六毛路穿鎮(zhèn)而過,杭淠干渠貫通全鎮(zhèn)東西南北,交通便捷,輻射10多鄉(xiāng)鎮(zhèn)輻射人口達30萬人。 歷史沿革:張店鎮(zhèn)是一個較為古老的集鎮(zhèn),相傳明清時,張姓…… 張店鎮(zhèn)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