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也頻故居位于福州市烏山道山觀路弄4—5號。
胡也頻(1903~1931年),乳名培基,學名崇軒,侯官(今福州市區(qū))人。少進崇德小學、烏山師范學校學習,家貧輟學到祥慎金鋪當學徒。
民國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東中學,后往天津大沽口海軍預備學校學習輪機。又到北京投考大學,未被錄取,住在公寓里,開始創(chuàng)作詩和小說。
民國13年,發(fā)表短篇小說《雨中》。不久,為《京報》副刊《民眾文藝周刊》。翌年,發(fā)表《雷峰塔倒掉的原因》。
民國14年夏,結(jié)識丁玲,結(jié)為情侶,蟄居西山碧云寺附近。這時期,他寫了不少充滿傷感的詩作,后收入《也頻詩選》。
民國16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同年冬,認識馮雪峰,接受馬克思主義。翌年,重到上海,進入中央日報社《紅與黑》副刊,出版短篇小說集《活珠子》《往何處去》,以及詩集《詩稿》和戲劇集《別人的幸!贰
民國18年,在上海辦起紅黑出版社,與沈從文合編《紅黑月刊》。同年秋,到濟南山東省立高級中學任教,組織文學研究會。
民國19年5月間,因避山東國民黨當局拘捕,回到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聯(lián)盟,被選為“左聯(lián)”執(zhí)行委員,擔任工農(nóng)兵文學委員會主席。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蘇維埃區(qū)域代表會,被選為代表,準備往中央蘇區(qū)開會。其間創(chuàng)作中篇小說《一幕悲劇的寫實》《到莫斯科去》和長篇小說《光明在我們的前面》、短篇小說《故鄉(xiāng)》。
民國20年1月17日,在東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國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預備會議時被國民黨政府逮捕。2月7日凌晨,與“左聯(lián)”會員柔石、殷夫、李偉森、馮鏗等被秘密殺害于上海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稱為“左聯(lián)”五烈士。
胡也頻故居始建于清嘉慶年間,為單進單層木構(gòu)建筑,四面圍墻,穿斗式木構(gòu)架,四扇三間,七柱出游廊,占地面積274平方米。2009年4月,胡也頻故居進行了全面修復,同年9月竣工。2011年6月,完成故居展示陳列,總投資200余萬元。
故居內(nèi)開辟七個展區(qū):童年的記憶、少年的漂泊、青年的追求、最后的斗爭、久遠的緬懷、光輝的一生和傳承的事業(yè),F(xiàn)已揭牌開放,作為追思先烈、弘揚革命精神的公共場所,并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的作用。
1991年7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福州市革命遺址通覽》)
胡也頻(1903~1931.2.7)福建福州人。幼年當過學徒工,后曾入海軍學校學習。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在北京任《京報》副刊《民眾文藝周刊》。1928年春到上海從事革命文學活動,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社會科學的書籍。1930年春到濟南省立高中教書,并進行革命宣傳,組織學生成立“文學會”,研究討論革命文學。不久,遭到當局通緝。在中共組織的掩護下,同丁…… 胡也頻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