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VA免费看成,亚洲精品高清中文字幕完整版,国产免费a,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欧美日本一区视频免费,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6月6日,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有關規(guī)定,核定太原市童子寺遺址等178處不可移動文物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附后),現(xiàn)予公布。
保寧寺塔
  保寧寺塔(第五批省保)時代:宋地址:運城市聞喜縣東鎮(zhèn)北街村保寧寺初名唐興寺,創(chuàng)建于唐開元六年(718),宋治平二年(1065)重修后改為今名,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現(xiàn)寺已不存,僅存宋代磚塔1座。塔坐北朝南,方形磚砌塔基,寬6.27米,高6.20米,占地面積39.3平方米。塔為八角六層樓閣式磚塔,殘高約20米,一層檐口仿木構建筑磚雕轉(zhuǎn)角鋪作和補間鋪作,形制相同,均為五鋪作雙抄,轉(zhuǎn)角鋪作出45度斜栱。二層以上疊澀出檐,塔剎已毀。塔內(nèi)中空,直達頂層,一層門額保存有“永固大宋治平二年建立,大清雍正三年重修”題記。一層下方嵌有重修保寧寺蟠龍碑額一方,篆書題額。保寧寺塔作為聞喜縣留存珍貴的宋代磚石建…[詳細]
臨晉文廟大成殿
  臨晉文廟大成殿(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運城市臨猗縣臨晉鎮(zhèn)西街據(jù)民國癸亥年(1923)重修的《臨晉縣志》記載,臨晉文廟始建于元至元年間(1280~1294),明、清兩代予以重修。殿內(nèi)梁架上保存有“大清咸豐元年歲次辛亥乙未辛卯日……同闔邑士捐修伏愿告竣之之役人蔚起敬謹誌”題記,記載了文廟大成殿的建造時間。大成殿坐北向南,殿前設長13.5米、寬9米的大月臺,月臺周邊以石欄圍護,望柱與石欄板上皆有花草瑞獸浮雕圖案。月臺中部設甬道,上鋪浮雕雙龍青石。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黃、綠、藍琉璃筒板瓦覆頂,琉璃脊飾。樓閣式脊剎,層層矗立,其兩側(cè)為琉璃象、獅馱寶塔。檐下四周置柱頭科和平身科,平身…[詳細]
新絳天主教堂
  天主教新絳縣圣安道主教座堂亦稱“新絳總堂”, 位于新絳縣城北街頂端的高崖上,是天主教運城教區(qū)主教府所在地,管轄運城、臨汾等二十三個市縣的教務工作,有教友18000余人。新絳是山西省最早傳入天主教的地方,公元1620年(明朝萬歷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來到絳州,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1936年,羅馬教廷冊立絳州為宗座監(jiān)牧區(qū),定新絳為主教(府)座堂。隸屬荷蘭方濟會傳教區(qū),奉天主教圣人安多尼為教區(qū)及座堂主保,任荷蘭籍方濟會士孔昭明為監(jiān)牧主教。成立建有修道院、修女院、保赤會、養(yǎng)老院、首善醫(yī)院、安道學校及公教進行會。主教府占地60多畝,房產(chǎn)200多間。1937年孔主教母親為紀念兒子榮晉監(jiān)牧主教,…[詳細]
大益成紡紗廠舊址
  大益成紡紗廠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光緒二十年(1894)、民國地址:運城市新絳縣城西南橋西村南部大益成紡紗廠坐南朝北,東西寬168米,南北長280米,占地面積4.7萬余平方米。清光緒二十年(1894)初,山西布政使胡聘之募銀籌辦“絳州紡紗廠”,后因財力不足和政局變化使之夭折。1926年初新絳人李通重新成立了“大益成紡織公司”,到天津怡和洋行購回20多年前從英國進口的全套紡紗設備和動力鍋爐,發(fā)電機等器材。修復了100間鋸齒形廠房,加蓋了鍋爐房、機電樓、機修車間、庫房等建筑。該廠橫跨三個世紀,經(jīng)歷了絳州紡紗廠、新絳工藝公司、新絳大益成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日軍管理三十三廠、新絳三林紡織廠、晉南紡織…[詳細]
蘇陽稷王廟
  蘇陽稷王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運城市新絳縣陽王鎮(zhèn)蘇陽村蘇陽稷王廟坐北向南,一進院落布局,東西寬32.6米,南北長50米,占地面積1630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保存不完整,現(xiàn)僅存正殿及東西配殿。正殿又叫后稷殿,東西配殿分別設為武圣殿、慈恩宮。后稷殿為元代遺構,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當心間梁架為“三椽栿對后搭牽,用三柱”,次間梁架為“平梁對前后剳牽,前后用四柱”。當心間辟門,前言鋪作共7朵,柱頭、補間各一,形制均為五鋪作雙下昂,出卷云耍頭。廟內(nèi)有千年古槐1株,開出花朵呈五種顏色,人稱“五色槐”,枝葉繁茂,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詳細]
李老莊玉帝廟
  李老莊玉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運城市稷山縣西社鎮(zhèn)李老莊村李老莊玉帝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廟內(nèi)現(xiàn)存碑記載:趙國大將李牧曾在此駐兵防守。公元前233年,李牧率軍攻秦大勝,因有功被封武安王,后人為紀念李牧將軍,特建李牧廟奉祀。此廟坐北朝南,東西寬25米,南北長46米,占地面積1150平方米,現(xiàn)僅存正殿、獻殿。其中正殿門枕石上有“元泰定二年”題記,為正殿的年代鑒定提供了真實可靠依據(jù),獻殿為清代建筑。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四椽,梁架結(jié)構為“四架椽屋四椽栿用二柱”,單檐懸山頂,筒瓦屋面,灰陶脊飾。后檐墻繪有清代屏風式壁畫,畫面底部被毀。廟內(nèi)原塑李牧像不存,僅存塑像的背光彩畫。獻殿面寬三間,進深一間,…[詳細]
禹門口抗日紀念摩崖石刻
  禹門口抗日紀念摩崖石刻(第五批省保)時代:1939年地址:運城市河津市清澗街道辦龍門村西2000米禹口呂梁山脈石崖上民國27年(1938)12月20日,駐榮河日軍企圖偷襲禹門渡河,25日拂曉,日軍在飛機、大炮配合下,向駐防此地的國民黨軍61師某營陣地發(fā)起猛烈攻擊,守禹門口的一個加強排全部壯烈犧牲。61師師長鐘松命令屬下兩個營由師家灘渡過黃河,從東龍門山側(cè)翼向日軍發(fā)起攻擊,經(jīng)過一場血戰(zhàn),終于在12月30日重新收復了禹門渡口及龍門山陣地。此役給日軍以重創(chuàng),粉碎了其進犯大西北的侵略計劃,61師的271名官兵陣亡。1939年9月18日,為紀念陣亡將士,國民黨六位軍政要員在禹門口石崖上留下巨幅石刻,從上…[詳細]
阮氏雙碑樓
  阮氏雙碑樓時代:清地址:運城市河津市小梁鄉(xiāng)西梁村中阮氏雙碑樓,為清代武德左騎尉阮廷實與其子阮凌云的德行碑樓,系父子雙碑樓,西邊為父,東邊為子,兩者相距1.27米,分別建于清光緒三年(1877)和清光緒五年(1879)。兩座碑樓坐西北朝東南,形制相同,均為仿木結(jié)構磚雕碑樓。磚砌方形臺基,邊長3.51米,高2.6米。碑樓通高約8.7米,單檐歇山頂。四邊磚砌方形角柱,須彌座柱礎。碑樓四面均有匾額、石刻楹聯(lián),父碑樓四個方向的石匾分別為“范模”、“遺愛”、“英明”、“忠信”。子碑樓四個方向的石匾分別為“方直”、“溫歷”、“端莊”、“磊落”。雀替上浮雕二龍戲珠、纏枝花卉圖案,額枋浮雕故事人物,平板枋上雕二…[詳細]
平陸朱總司令路居
  平陸朱總司令路居(第五批省保)時代:1939年地址:運城市平陸縣曹川鎮(zhèn)太寨村朱總司令平陸路居位于一處四合院內(nèi),院內(nèi)存北房、北房東耳樓及東房。1939年秋與1940年春,朱總司令先后兩次與第二戰(zhàn)區(qū)前敵總司令衛(wèi)立煌商談中條山對日作戰(zhàn)時,居住于院內(nèi)北房。北房面闊三間,進深二椽,四檁無廊式構架,懸山頂。屋內(nèi)陳設有朱總司令使用過的一張八仙桌、兩把椅子等。朱總司令平陸路居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黨重要領導人朱德總司令與二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衛(wèi)立煌會商中條山對日作戰(zhàn)大計之地,真實體現(xiàn)了朱總司令和衛(wèi)立煌會商時的環(huán)境,可重溫抗戰(zhàn)歷史,對于深入了解國共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詳細]
下坪關帝廟
  下坪關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運城市平陸縣曹川鎮(zhèn)下坪村下坪關帝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廟內(nèi)碑文記載,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嘉慶二十三年(1818)、道光三十年(1850)和咸豐四年(1854)多次予以修繕。整座寺廟坐西朝東,東西寬56米,南北長31.4米,占地面積1758平方米。現(xiàn)存共三進院落,中軸線上從東到西依次建有戲臺、獻殿、正殿、娘娘殿,戲臺兩側(cè)建有妝樓各一座,一進院南北兩側(cè)建有廊房各一座,現(xiàn)北廊房毀失,僅存遺址;二進院內(nèi)原有南北官廳各一座,現(xiàn)北官廳已毀失,南官廳局部坍塌;正殿南側(cè)南耳房局部坍塌,北耳房已毀失,F(xiàn)存建筑中,正殿為元代建筑,其他為清代遺構。正殿面闊三間,當心間…[詳細]
寺頭關帝廟
  寺頭關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運城市平陸縣曹川鎮(zhèn)寺頭村北高嶺寺頭關帝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碑記和梁架題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清順治二年(1645)、康熙五十八年(1719)、雍正八年(1730)、乾隆元年(1741)和乾隆三十三年(1768)均有重修。該廟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布局,東西寬40米,南北長70米,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中軸線上從南至北建有山門、獻殿、正殿殿和春秋樓;一進院山門兩側(cè)建有鐘鼓樓及廂房,二進院正殿兩側(cè)建有耳房各一座、院內(nèi)建東西廂房。其中,正殿為元代建筑,獻殿為明代建筑,除山門西側(cè)廂房為新建外,其余皆為清代建筑。春秋樓位于中軸線最北側(cè),二層建筑,一層面闊…[詳細]
解州同善義倉
  解州同善義倉時代:清地址:運城市鹽湖區(qū)解州鎮(zhèn)解州村紅旗街據(jù)碑碣資料記載,清光緒三年(1877)河東大旱,光緒六年(1880)建此糧倉。整體布局為坐南朝北,二進院布局,為前院后倉。東西寬59.5米,南北長寬164.403米,占地面積9782平方米。大門面寬七間,進深四椽,明間辟雙扇板門。大門迎面為面寬七間的倉房,中間辟為通道。穿過通道,東西兩側(cè)均為形制相同的糧倉,面闊十七間62米,進深四椽11米,單檐硬山頂。前檐及后檐墻砌筑手法相同,均向里傾。采取了獨特的立木框架結(jié)構,墻體厚實,糧倉頂設有通風口,地下設架空的厚木地板,墻體寬厚,使糧倉具有冬暖夏涼和防蟲、防鼠、防霉等功能。南倉面寬七間,進深四椽,…[詳細]
東呂關帝廟
  東呂關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運城市芮城縣東壚鄉(xiāng)東呂村東呂關帝廟東西寬27.1米,南北長41.8米,占地面積1133平方米。廟內(nèi)現(xiàn)存戲臺和大殿。戲臺下層通道東壁上嵌元泰定五年(1328)《創(chuàng)修露臺記》碣1方,記載蒙古人鐵木兒·塔海氏為其全家祈福建造露臺之事。廟內(nèi)現(xiàn)存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修關帝廟碑》1通,表明連三戲臺是關帝廟內(nèi)的戲臺。戲臺坐南朝北,建于高1.85米的磚砌方臺之上,面寬九間,三臺并列,建筑面積223平方米。中臺下為進廟通道,上鋪木板,形成俗稱的“過路臺”。每三間形成一座戲臺,形成前檐三臺連袂之狀。各戲臺均為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檐硬山頂,五檀前廊式構架。前檐下施龍…[詳細]
坑頭墓地
  坑頭墓地(第五批省保)時代:西周地址:運城市芮城縣古魏鎮(zhèn)坑頭村墓地范圍集中在坑頭村南民宅,場地和果園內(nèi),其中果園內(nèi)墓地面積約2.88萬平方米,場地和民宅內(nèi)的墓地面積約0.6萬平方米。2007年芮城縣文物局在坑頭村南場地搶救性清理了一座古墓葬,出土器物有青銅鼎、簋、盉、編鐘等,據(jù)出土器物的特征和墓葬形制判斷,當為西周貴族墓?宇^墓地的墓葬形制為口小底大的豎穴土坑墓,南北成行,東西成列,分布規(guī)整。曾被盜掘,急需加強保護。該墓地分布規(guī)模較大,面積近3.5萬平方米,大量分布于果園內(nèi),少量被民宅占壓。于2007年搶救發(fā)掘的一座西周貴族墓,出土有青銅鼎、簋、盉、編鐘等,為研究西周封國制度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詳細]
橫水成湯廟
  橫水成湯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運城市絳縣橫水鎮(zhèn)橫東村東北橫水成湯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祥,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十六年(1751)重妝圣母全身,十八年(1753)重修戲樓;清嘉慶十九年(1814)創(chuàng)建文昌閣;清咸豐二年(1852)重修并創(chuàng)建山門、北房、門樓。全廟坐北朝南,現(xiàn)存為兩進院落布局,東西寬34米,南北長89.2米,占地面積3033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保存不完整,中軸線上現(xiàn)存建筑自南向北有獻殿、湯帝殿、圣母殿,圣母殿東、西兩側(cè)建有馬王廟和財神廟各一座。其中,獻殿為明代遺構,其余均為清代遺構。另保存有藥王廟和孔廟基址。獻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大木構架為“五檁無廊式”,單檐懸山頂,筒…[詳細]
車廂故城址
  車廂故城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春秋地址:運城市絳縣古絳鎮(zhèn)南城村車廂城在絳縣城南5公里處,因其形如車廂,故稱為車廂城,F(xiàn)存古城墻高約15米,長150米,全部由夯土層構筑。車廂城地處中條山東段北面,被深約30米的東、西兩溝夾峙其間。城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為50米,面積約20萬平方米。在車廂故城址的保護范圍內(nèi),留存城墻、烽火臺等遺存,全部由夯土構筑,地表散落有大量陶片,城址內(nèi)發(fā)現(xiàn)大量灰坑。“車廂古跡”、“晉大夫士蒍故里”、“晉舊都”三塊石匾和“絳縣師”石像分別存放在南城村和絳縣博物館內(nèi)。史載車廂城為晉獻公盡殺群公子之處!蹲髠鳌份d:晉莊公二十五年冬,“晉侯圍聚,盡殺群公子”。次年,“士蒍城絳,以…[詳細]
上亳城址
  上亳城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戰(zhàn)國-漢地址:運城市垣曲縣王茅鎮(zhèn)上亳村村東50米上亳城址為戰(zhàn)國至漢的一處城址。城址面積120萬平方米,分東西二城,現(xiàn)存北墻、南墻、東墻,中墻為二城合用。北墻長1530米,南墻880米,東墻890米,中墻600米。是一處戰(zhàn)國早期—漢代的一座古城址。西城墻西段有部分殘留,殘長26米,殘高1.5米。城基寬近15米,夯土層厚0.04米-0.15米。夯窩直徑為0.07米,內(nèi)含雜物有夾砂灰陶繩紋、泥質(zhì)灰陶陶片、麻點繩紋瓦片,紅燒土、銅鏃等。該城址遺物豐富,分布范圍較大,文化層堆積厚,時代為戰(zhàn)國早期至漢代,在同類城址中保存較為完整,價值更為突出![詳細]
辛村大禹廟
  辛村大禹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壺關縣集店鄉(xiāng)辛村辛村大禹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占地面積為790平方米,F(xiàn)存主體建筑正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清代建筑。中軸線上建有新建山門、獻殿、正殿,兩側(cè)為耳殿,西配樓,東配殿。正殿石砌臺基,高1.4米。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前檐被改建。單檐歇山頂。殿內(nèi)梁架為四椽栿對前乳栿,用材粗獷,梁架上結(jié)點施駝峰,為徹上露明造。通檐用三柱,前檐柱頭斗栱為三鋪作單抄單下昂出斜栱,普拍枋較薄。前檐柱為方形石柱做工精致,殿內(nèi)金柱也為不規(guī)則方形石柱,梁架用材粗狂,梁架構件稍加砍做。斗栱肥碩,具有典型的元代遺風。正殿主體結(jié)構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元代…[詳細]
逢善天齊廟
  逢善天齊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壺關縣集店鄉(xiāng)逢善村逢善天齊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主體建筑正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清代建筑。全廟坐北朝南,二進院布局。占地面積為1220平方米。中軸線上現(xiàn)存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正殿,兩廂有東西妝樓、鐘鼓二樓、東西配殿、東西廊房以及東耳殿等。正殿石砌臺基,高60厘米。面闊三間,進深四櫞,平面呈近方形。單檐懸山頂。前檐柱頭斗栱為五鋪作重昂斜出栱,殿內(nèi)梁架為四椽栿對前乳栿。梁架用材粗獷,梁架上結(jié)點施駝峰,殿內(nèi)為砌上露明造。通檐用三柱。檐柱有明顯的側(cè)腳和升起,正殿主體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元代建筑風格,是一處比較典型的元代建筑遺構。廟內(nèi)保存著清道光十九年(183…[詳細]
南社玉皇廟
  南社玉皇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民國地址:長治市平順縣北社鄉(xiāng)南社村南社玉皇廟現(xiàn)存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獻殿、正殿,東西有耳殿、廂房。正殿坐落在高0.98米的石砌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硬山頂,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昂,耍頭呈昂形,出45°斜栱,無補間鋪作。梁架為六椽栿對前乳栿用三柱,前一間辟廊,門窗裝修均已不存。依其現(xiàn)存結(jié)構形制判斷應為元代遺構![詳細]